茶文化专家揭秘:走私茶叶 明朝驸马掉了脑袋

2015-12-10 19:19:38   来源:三秦网

  陕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茶道文化的中心。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茶文化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子,揭秘了陕西茶文化传承中鲜为人知的轶事。


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古代精美茶具。

  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古代精美茶具。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饮用茶的国家。唐代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运输往来的,不仅仅只是丝绸,还有最重要的陶瓷和茶叶。陕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茶道文化的中心。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茶文化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子,揭秘了陕西茶文化传承中鲜为人知的轶事。

  大唐皇家饮茶“高大上”

  记者:饮茶习惯在唐代宫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是皇室和后宫嫔妃时髦重要的休闲活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器中,有几近完整无损的金银茶具。

  梁子: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了大量唐代宫廷金银器,这些专供皇帝御用供佛器物中,有一套几近完整、无损的金银茶具十分引人瞩目,还有首次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瓷器“秘色瓷”。这套金银茶具有茶碗、碟、盘、净水瓶共十六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而珍贵的“银金花”茶器(鎏金银器),此外,地宫中还有供奉皇室使用的秘色瓷茶碗,以及当时被视为珍稀的琉璃(即玻璃)茶碗、茶托一副,透过这些由金、银、瓷、琉等材质所烘托出来的高雅茶具,在唐代茶文化与宫廷精致物质的交融下,取得雅、俗、奢、俭的平衡点,大唐皇家饮茶之风采尽收眼底。

  记者:大唐皇家饮茶堪称“高大上”,那么,在茶艺方面有哪些讲究?

  梁子: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要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的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烤片刻,然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筛过,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唐人是用釜来煮茶的,先在釜中装适量的水,水煮到初沸的时候,加点盐;到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放置在旁边,把茶末投入到水中继续煮;三沸的时候,再把舀出来的水倒回去,叫做“止沸育华”,这时茶就煮好了,再用越窑的青瓷茶盏或邢窑的白瓷茶盏盛装。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沸腾的程度,釜是敞口的,可以看见气泡的大小,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气泡一个个连起来了;三沸为“腾波鼓浪”。

  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生产皇室用茶的贡焙场所,每年春天特别派遣官吏监督制造,为赶上每年清明节的“清明宴”,日夜快马加鞭的送上春茶,《湖州贡焙新茶》诗中,就有描述皇后刚出游踏青回来,准备梳洗一番时,听到“急程”的新茶已送到京城,皇后立即露出笑容,命宫女立刻取来烹茶。

  “点茶斗茶”的行为艺术

  记者: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梁子:的确如此。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不少隋唐到明清的饮茶器具,尤其是征集到的宋代陶瓷茶具,非常精致,从这些文物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传承。

  宋代茶道发展出了高技术含量的点茶法。虽然还是团饼茶,还要烤软、碾碎、筛过,但点茶时不用釜了,而是用银瓶或瓷瓶来煮水,茶放在黑釉盏中,水煮好后,通过瓶子点到盏中,同时另一只手用茶筅不停地进行搅拌。按照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点茶注水的次数要达到六至七次,每一次注水的量、角度、方向都有不同要求。煮水的过程也讲究三沸,但因为瓶口很小,看不到气泡,只能凭其声音来辨别,所以一沸为“砌虫万蝉”,听起来好像墙角的虫儿叫、树上的蝉儿鸣;二沸为“千车捆载”,好像很多车子拉著重物驶过来了;三沸为“松风涧水”,好像风儿吹过松林,山涧流水潺潺。由此,还发展出了斗茶法:一斗谁的茶好;二斗谁的点茶技术高。斗茶也分阶段,第一阶段斗香斗味,比的是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第二阶段斗色斗浮,比的是茶的颜色和浮起来的汤花情况,停留的时间越长、越白越好。因此,宋代时候黑釉盏比较流行,盏身的黑可以反衬出汤花的白,同时,由于黑釉盏比较厚,更能保温,可以让汤花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可见,宋代的点茶、斗茶,简直是一种仪式感非常强的行为艺术了。

  记者:2009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在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茶叶,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

  梁子:吕氏家族的主人就是北宋鼎鼎有名的“蓝田四吕”及其家族成员,即吕大钧、吕大忠、吕大防和吕大临,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其中吕大临更是北宋的文坛名士及金石学家。在对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个铜质的渣斗,渣斗上附着的茶叶让大家感到非常新奇,经过对比后专家发现,这些茶叶是产自福建的珍贵白茶,在当时是少之又少,一般老百姓家庭根本消费不起。它的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

  走私茶叶 明朝驸马掉了脑袋

  记者:明朝视茶马之政为“军国要务”,洪武年间颁布了《茶马法》,严禁私人倒贩茶叶到藏族地区及西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而是改由国家直接垄断茶叶的贸易。当时对茶叶管控的如此严苛,恐怕没人敢私自走私茶叶?

  梁子:《茶马法》的颁布的确加强了茶业专营的国策,但仍然有人为了谋取暴利而铤而走险,当朝驸马欧阳伦就因陕西边关严格执法而被法办。洪武三十年(1397年)驸马欧阳伦领旨巡察四川、陕西的茶马贸易。岂知他到了陕西后利欲熏心,竟不顾自己是中央大员的身份搞起了“官倒”,走私茶叶。当时身为陕西布政司的大吏,对于驸马欧阳伦及手下人随意征用各地驿站的马匹车辆也不敢过问,但这违法之事却被一个收税的小吏揭发出来。驸马家奴周保狗仗人势,骚扰驿站,纠集了数十辆车马,将大量茶叶从商洛古道运至关中蓝田县,在通过河桥巡检司时被收税的小吏拦住,一要检查货物,二要征收税费。领队的家奴气焰嚣张,上前拳打脚踢后又捣毁了河桥巡检司的收税机关。惊险过后,两个被吓呆了的税役将受伤的税吏搀扶到室内。受伤的税吏怎么也想不通在大明律令严惩贪官的今天,《茶马法》的违犯者竟然是朝廷的皇亲国戚?他忍着伤痛决定告御状,提笔给皇上写了一份奏折,暗中速送到了南京。太祖朱元璋收到奏折后,愤怒地说:“我颁布严禁走私的《茶马法》,而你这个驸马竟敢逆风首犯,不杀你何以服众!”,当即敕令将驸马欧阳伦及其家奴人等押回京城问斩。

  欧阳伦的妻子是安庆公主,她的母亲就是马皇后,她是朱元璋最早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一生只生了两个女儿,安庆公主是她至亲至爱的小女。马皇后在她病逝的前一年,即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朱元璋商量后便将爱女下嫁给进士出身的欧阳伦。朱元璋决心宁可使爱女终身守寡,也要处死驸马。安庆公主带着皇外孙进宫求情,太祖拒不接见,当即赐死欧阳伦,茶叶没收入官。太祖以法夺情,不惜以大义灭亲来澄清了吏治。

  “秦茶”的那些事

  记者:说到陕西,大家肯定会牵挂那想起来牛羊肉泡馍、秦镇米皮、肉夹馍、臊子面、热甑糕等叫人流口水的陕西小吃,想起苹果、弥猴桃、石榴、大枣、陕北小杂粮等优质的绿色农特产品,但很多人不知道,陕西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产业——茶叶产业。

  梁子:陕西的茶文化可谓多姿多彩!唐长安城——今天的陕西省省会西安是中国茶文化向海内外传播的中心。从唐朝中期在陕西开创并延续到明清的“茶马互市”中,中原的茶叶和西域的马匹一直是最重要的贸易品种。

  秦茶,我们又称为陕茶,也就是陕南茶。作为茶区,秦茶在陆羽《茶经》中早有记载。唐朝皇帝就到过陕西的茶区。唐德宗遭遇“朱泚叛乱”,在外漂泊十月,在奉天县(今乾县)五个月,在兴元(汉中)四个月。在刚到汉中的时候正是,采摘新茶,瓜果上市的时候。汉中成为大唐中兴的政治军事中心,格升为与首都京兆平级的府。所在地南郑县,格升为赤县。毫无疑问,梁州茶成为战乱中朝廷的必备之物。我们甚至推测,兴元茶自此一直成为宫中贡品。这也是唐代土贡没有兴元茶而有金州茶的原因。德宗时期,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从社会思潮、心理到经济财政制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转型期。茶叶税在经过十一年的停滞后,重新被确立,从此中国茶税延续一千余年。

  记者:请您谈谈陕西茶文化发展的现状。

  梁子:秦茶不仅历史悠久为茶圣陆羽所熟悉,也成为唐代帝王御驾亲临的第一个茶区。明代以品质优良而获得太祖皇帝高度评价,并在“榷茶易马”的国策下为茶业发展和以茶治边做出重要贡献。当代秦茶已经成为全国种茶面积排名第八的大茶区,陕西西安已经成为西北最大的茶叶贸易中心和茶叶消费中心,同时也成为茶事活动中心,成为茶叶科技研究的重镇。据2014年数据表明: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92.4万亩,采摘茶园125.2万亩,产量7万吨,总产值220亿元。如今,在“一路一带”政策引导下,依靠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出一片新天地,秦茶应该仰天大笑出门去,西北浩瀚留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