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岗:满山翠玉连天际 茶香优雅引蝶来

2015-12-15 18:43:37   来源:贵州日报


  游客茶园体验采茶。陈晓燕 摄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峰连天际处,茶香绕山间。

  一块块碧色的茶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片茶海。山风呼啸,一浪接着一浪,醇美的茶香把凤冈推出了黔北,推向了世界。

  2011年至2015年,是凤冈县举全县之力攻坚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五年,凤冈县茶叶基地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茶园基地2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45.21万亩,投产茶园27万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居,成功实现了“人均一亩茶”。

  这五年,“黔茶出山”,品牌不断打响。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产品多元化开发,“凤冈锌硒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被评为全国最具品牌发展力的品牌,2015年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达9.63亿元。

  这五年,一个个“茶旅”产物不断涌现。“茶海之心”景区令人流连忘返,田坝“九堡十三湾茶园”和“仙人岭茶园”成功荣获2015年“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

  这五年,凤冈人越战越勇,陆续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贵州省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凤冈人快马加鞭,脚步从未停歇。

  一片茶叶改变一个县

  早就有人说过,茶叶改变凤冈。

  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能够撬动一个县的发展?从凤冈人的生活变化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11月24日,在凤冈县新建成的茶叶交易中心——“茶天下”,记者见到了前来送检茶样的罗明刚。

  说起茶叶给凤冈带来的改变,罗明刚深有体会。

  早在2001年,凤冈县委、县政府就以田坝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茶产业,那时,罗明刚还辗转在广东等地打工,是名不择不扣的“打工仔”。

  2007年,回乡探亲的罗明刚看到了家乡茶产业初具雏形,心里开始打起了“种茶”的小算盘。经过半年筹备,罗明刚回乡,在土溪镇创建起了凤冈县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员起初就只有5个人,那时大部分村民都抱着旁观的态度。不想小小的一片茶叶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罗明刚说,开始自己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还真成了。

  8年来,罗明刚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苦,将合作社打造成小有名气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储藏、运输和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农业加工企业,自己也成为了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如今,合作社已经有200多人,基地从最初的200多亩增至1200多亩,加工设备从最初的3台增至20多台,办公室、化验室、农残检测室、审评室、接待室一应俱全。

  今年,在凤冈县举办的“锌硒茶”首届茶王大赛上,由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扁形茶获得“茶王”称号,选送的卷曲形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是一个“打工仔”向“茶王”转变的励志故事。

  这也是茶叶改变凤冈的其中一个论证。

  从“茶天下”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茶海之心”田坝村。

  走进村民陈水波的茶叶生产加工厂房里,30多台机器正有序运转。

  陈水波的茶叶加工厂每年制茶10余万公斤,净利润近百万元,田坝村像这样的茶叶加工企业有30多家。

  傍晚时分,陈水波的加工厂前热闹起来,小轿车、面包车前前后后开来十多辆,这些车都是来送茶青的。陈水波和妻子忙着过磅、付款,数百公斤茶青进了厂房,十多万元当即付给茶农。

  “田坝的茶农大多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车来送茶青,这你没想到吧?”陈水波说,村里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守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谁还愿意在外奔波。

  凤冈人因茶而富的生活巨变也许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是,如今的田坝村,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农民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其中95%的收入都来自茶叶,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背景链接

  “十二五”期间,凤冈县新增茶园基地20万亩,总面积达45.2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7万亩),2015年产量达2.7万吨,产值35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特色产茶县”等称号。

  新增茶叶加工厂140余间,茶叶企业总数达到227家(其中规模企业51家,中小型企业176家)。成功创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9家。获QS认证企业43家,有机认证茶叶加工厂9家。有茶叶企业注册商标10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

  一个品牌撑起一个产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

  贵州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产业种植面积在全国跃居前列。

  凤冈茶如何脱颖而出,做到差异化发展?“品质”是破题的关键。

  “凤冈,居于贵州东北部大娄山南麓的富锌富硒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凤冈锌硒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凤冈茶产业要发展,就一定要结合锌硒茶‘锌硒同聚、世界少有’的特性,立足这一优势将凤冈锌硒茶推向世界。”凤冈县委书记廖其刚一语道出了关键。

  锌、硒是大自然给予凤冈茶农最好的馈赠,勤劳聪明的凤冈人将这种馈赠运用得淋漓尽致。

  比起初夏时节的凉爽,冬季的仙人岭更有一番“仙”的韵味,薄薄的雾气像是一缕化不开的茶香,引人入胜。

  手捧一杯锌硒茶,淡黄的茶汤看起来和其他茶并无两样,闻一闻茶香,由淡渐浓的香甜沁人心脾,入口,清爽醇美的口感让人仿佛置身茶园,神清气爽。

  如此好茶,在仙人岭锌硒有机茶叶公司的负责人孙德礼看来,竟然是“被逼无奈”的产物。

  “以前的仙人岭田坝缺水、树少、草疏,曾是全县最干旱、最贫困的地方,农民主要靠救济粮、救济款过日子。”孙德礼回忆说,田坝村曾受人戏谑:“有女不嫁干田坝,三年两载吃荞粑。”

  “为了发展产业帮助村民致富,政府采取措施,要求群众种植烤烟,结果反而恶化了干群关系。”孙德礼回忆往事仍感叹不已。

  水路不通走旱路。20世纪80年代,田坝村开始有人尝试种茶。“因为土壤多为酸性,种不了烤烟,但种出来的茶叶却出奇的好,种茶的就逐渐多了起来。”孙德礼说。

  后来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利用当地土壤富锌富硒的优势种茶,茶的品质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看到了政策和环境优势,孙德礼决定承包荒山发展有机茶基地,随后成立了贵州凤冈仙人岭锌硒有机茶叶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集有机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凭借‘高端运作、抢占先机’的发展思路和‘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凤冈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在茶叶加工、市场建设、产品研发、茶旅一体化发展等领域下足功夫,力争推进凤冈锌硒茶在‘茶叶、茶旅、茶药’等方面一年上一个台阶。”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田坝村靠种茶叶成为“中国西部第一茶叶专业村”,拥有西南最大的万余亩富锌富硒有机茶基地。全村发展茶园2.7万亩,经过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基地近2万亩。生长出来的茶叶通过欧盟463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近年出口到了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为了更好“出山”,10月30日,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凤冈县人民政府主办,第二届中华茶奥会组委会、贵州省凤冈县茶文化研究会承办的“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文化交流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这意味着,凤冈锌硒茶将“借船出海”,学习龙井茶的先进工艺,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寻求再发展。

  背景链接

  “凤冈锌硒茶”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被评为全国最具品牌发展力的品牌,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达9.63亿元。

  如今,凤冈茶叶市场网络延伸覆盖西南、华南、华中、华北、东北等区域,开设凤冈锌硒茶专卖店237间,设立产品销售专柜2816个。2012年成功开拓海外市场,首次实现“黔茶出口”,累计出口茶叶300余吨。凤冈锌硒茶相继入驻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网上销售势头良好。

  一片茶海带动一方旅游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2014年,凤冈县发出奋力起跳,让该县的茶产业发展跳出瓶颈,获得“新生”。

  在田坝村,不断有旅游大巴和成串的私家车开进村来,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或在仙人岭漫步,或在茶园里体验采茶,或在茶庄品茗,好不惬意。

  “这片茶海不仅产出高品质的茶叶,还带动了这方的旅游产业,我在做市场调查,也想来这边沾沾茶旅一体化的光。”一位来自云南的客商向记者吐露了想到凤冈发展旅游业的心声。

  “近年来,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布局,凤冈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探索出了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该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和那位云南客商一样,陈江看准了凤冈“茶旅”前景,不同的是,陈江早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2008年之前,陈江只是田坝村一个普通茶农,一年卖茶青收入最多五六万元。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建起了茶庄,成为最先尝试“茶旅一体”的村民之一。

  几年来,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增强,陈江的茶叶销售范围也日渐扩大,在河南、山东、深圳、重庆、湖南等地设有销售网点,省外销售人员100多个。

  随着茶庄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陈江的茶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

  “去年光靠旅游这块,就收入上百万元,接下来准备扩建一栋旅店,继续做大做强旅游接待能力。”说起自己的生意,陈江底气十足。

  如今,田坝村已有40余家这样的茶庄。以田坝村为核心的“茶海之心”景区有69平方公里,茶叶生产、销售、旅游接待等可吸纳劳动力近2万人。

  产业与旅游“联姻”,掀起了当地绿色生态旅游热潮。

  “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膳、七娱、八购、九住、十学”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受到各地游客青睐。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凤冈县呈现“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态势。昔日默默无闻的农业县,靠茶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茶旅”之路。

  背景链接

  近年来,凤冈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实施“茶区景区一体化、茶旅基础设施一体化、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商品一体化”为途径,以打造“茶旅一体化”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探索出了“茶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茶海之心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田坝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列入全省“5个100工程”中的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田坝“九堡十三湾茶园”和“仙人岭茶园”成功荣获2015年“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贵州凤冈茶海之心景区”荣登“中国十佳茶旅路线”和“全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榜单。


  市民品尝了解锌硒茶。(资料图片)

  展望“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凤冈县将紧紧围绕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计划和县茶产业转型升级意见,大力实施“茶园生态化”、“作业机械化”、“过程安全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牌化”、“企业规模化”、“茶旅一体化”八大转型工程,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0年,茶园基地达5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达到40万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生态茶园创建率达100%,茶叶加工厂达到400间,茶叶年产量达6万吨,茶叶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

  同时,坚持引优扶强,千方百计培育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国家级龙头产业化企业达到5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