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宣布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放开食盐跨区域经营、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等。《方案》的提出,意味着盐业多年的专营体制将被打破,从而迎来其他行业企业的迅速加入。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优胜劣汰的加剧,盐企的大洗牌也势在必行。
盐企早有准备
《方案》一经宣布,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改革将破冰盐业区域垄断、统一价格、资本单一的专营格局。
据了解,1990年和1996年,国务院分别发布《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对盐业进行规范与调整。进而形成了从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到各省级盐业公司的垄断体制,加之食盐定点生产管理制度,形成了目前中国盐业专营格局。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样的体制下,没人可以动得了体制内企业的利益,而此次改革,打破区域限制、放开价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就是打破食盐计划经济的坚冰。”
虽然《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应,但盐业企业显得很平淡。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一位盐业企业人士时,该人士表示:“盐业体制改革喊了这么久,这次出台的《方案》和我们的预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早已着手准备。不仅我们,各个盐业企业都已有所动作。”
资料显示,中盐早在谋篇布局,它把大量的资金用于用盐量最大的领域,以求将来把盐的下游也圈占起来。不仅如此,中盐还在高端食盐方面积极布局。2014年,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与美国莫顿盐业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引进美国不同类型的高端盐产品。
除了中盐,一些民营生产企业也没闲着。据新都化工2015年年报显示,2011年,新都化工就与全国15个省份的盐业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与多家省级盐业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并确定海藻碘盐和低钠盐两个发展方向。
据了解,新都化工在上游控制了氯化钾和海藻碘30%的产能,而且是目前为数不多有食品添加剂牌照的企业。在大力拓展品种盐的同时,公司还将触角延伸到了与盐有关的调味品领域。
调味品企业或率先进入
《方案》明确表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食品饮料行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表示:“《方案》中提到食盐企业数量只减不增,是为了保障国有企业在食盐领域中的基础地位,防止出现被国外企业控制的局面。”
虽然如此,社会资本看到这块待开发的领域,已经跃跃欲试。朱丹蓬表示:“投资企业和已经做强的调味品企业或将成为最先进入食盐领域的企业。”
他分析称,这些有实力的调味品企业,在渠道、终端建设、客户规模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进入食盐领域,顺理成章。而投资企业看好的是,放开后的食盐领域会多元化发展,很多高端的、功能化、细分化方向发展,食盐品种会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钠盐、孕妇盐、儿童盐等等,价格会从几元到几十元,投资企业获利的空间就会很大,所以也会成为未来进入食盐领域的一个先锋。
“最佳的切入点,也就是在营销网上,调味品和食盐的渠道高度重合,并且有丰富而稳定的客户群,是最容易与盐企合作的。”在谈到切入点时,朱丹蓬如是说。
将迎来盐企大整合
区域限制放开、价格放开、社会资本进入食盐领域,盐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呢?
朱丹蓬认为,改革后打破原来的一枝独秀格局,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没有了专营体制,一两个企业进入食盐领域,必将起到示范作用,更多的企业会发现食盐领域就是一个金矿,也会纷纷进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徐雄俊则表示,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最初会百花齐放,随着竞争和市场的淘汰,但最终仍将形成一个由几家大型盐业集团有序竞争的局面。
改革后,盐业企业重组加快,行业将出现兼并潮,落后的企业逐渐消失,社会资本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形成的产销一体、跨区域经营、具有资源品牌技术优势的盐业集团会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企业牌照成为有限资源,而批发企业国有控股属性,使得机制相对灵活,整合能力强的国有企业有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形成大型的盐业企业集团。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盐业将重新洗牌,全国共计99家盐业定点生产企业未来将可能重组合并为30-50家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大型盐业集团整合后,会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稳定下来,随之价格也会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