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生”缺碘,食盐加碘需长期坚持

2016-05-19 10:15:59   来源:昆明日报

  刚刚过去的我国第23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和云南省工业信息化委共同举办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合理补碘。

  据了解,云南属内陆山区省份,为缺碘地区,历史上也是碘缺乏病重病区。经过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000年全省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目前,全省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人群碘营养状态总体保持适宜水平。但由于环境缺碘是人类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因此推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需要长期坚持。

  昆明曾是碘缺乏病流行区

  云南为缺碘地区,自然环境中碘含量不足以满足人体正常碘代谢,全省129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昆明就曾是碘缺乏病流行地区之一。

  1940年,云南省卫生实验处在昆明地区调查发现甲状腺肿大率为9985/10万;1986-1987年昆明市卫生防疫站调查发现碘缺乏病患病率为2.47%。自上世纪90年代起,昆明市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昆明市消除碘缺乏病防治规划,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随后,昆明市分别于1998-2000年、2005、2007和2009年开展了4次评估,对全市8-12岁儿童进行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大率调查,尿碘监测和居民户碘盐监测,各项指标合格率逐年升高。2009年市级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全市14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标准要求。2010年接受国家专家组考评,昆明市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2015年市级评估调查,全市抽取2400个8—10岁儿童,调查发现这些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94%,处于很低水平,尿碘水平也处于正常水平。对抽取的1200名孕妇调查发现尿碘水平稍低,抽取的3600份居民合格碘盐使用率为91%。”昆明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杨韬表示,“人群碘营养状态总体保持适宜水平,但孕妇、胎儿和婴幼儿为碘摄入不足重点人群,应继续实施食盐加碘措施。”

  人体摄入碘的主要途径是食物和水,云南外环境缺碘,其生产的食物和环境中的饮用水的碘含量都很少,因而云南居民从食物和水中获得的碘量是完全不够的,只有额外补碘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

  补碘是预防碘缺乏危害的根本措施,补碘的方法主要有,食用合格的加碘盐、食用如海带、紫菜等富碘食品和服用碘制剂等。据了解,人体的碘储备能力十分有限,通常情况下,作为人体“碘库”的甲状腺即使储满碘也仅够机体维持2-3个月,因此需要经常补碘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碘推荐摄入量为:0-4岁幼儿为50微克/天、4-10岁儿童90微克/天、11-13岁少年120微克/天、成人150微克/天、孕乳妇是250微克/天,最大可耐受量是1000微克/天。

  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提出的碘推荐摄入量为:成人120微克/天、孕乳妇是230微克/天,最大可耐受量是600微克/天。由于外环境缺碘的情况是难以改变的,所以补碘最好能做到微量化、长期化、生活化。

  额外补碘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食用合格加碘盐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且最符合科学补碘的要求。由于孕妇、哺乳妇女需碘量比一般常人要大,在坚持食用合格碘盐的同时,建议这一类人群常吃富碘食品,这样既不多吃盐又可补充到足够的碘。

  食盐中的加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食用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来确定,自1995年以来我国已对食盐的碘含量标准进行了4次调整。最近一次是2012年,云南根据外环境的碘含量和人群碘营养状况确定了食盐碘含量标准为25毫克/千克。通过监测评估,目前云南省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

  据了解,在推进科学补碘方面,今年4月22日刚刚发布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其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强调了“突出食盐安全:保障食盐质量,实现科学补碘”,并提出了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改革,同时要求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充分发挥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保障供应作用,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积极做好科学补碘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儿童和碘缺乏地区群众的科学补碘意识。

  在倡导大家进行科学补碘的同时,昆明市疾控中心提醒患有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的患者不宜吃碘盐。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放射线照射的患者,应根据医嘱暂时不吃碘盐,或减少碘盐摄入量,特别是需要避免食用一些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海带、紫菜、碘造影剂和胺碘酮等。

  但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仍然需要食用碘盐。这一类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额外补充一些碘,以保证胎儿和婴幼儿的正常脑发育。

  需保证自身碘营养合理

  碘缺乏病是由于碘摄入不足所致,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缺碘是造成本病流行的最基本成因。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碘缺乏地区仍然需要补碘。

  据了解,外环境特别是土壤的碘靠雨水中的碘补充,由雨水向陆地补充碘的过程相当缓慢。新生土壤中的碘靠雨水补充到成熟土壤的富碘水平约需要1-2万年,故外环境缺碘状态将是长期的,很难改变的。

  土壤中的碘不足,导致其生长的植物中碘不足,当地动物摄碘也不足。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们以当地的水、植物和动物为主要食物,导致碘摄入不足而发病。由于这种环境缺碘是人类难以改变的、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因此推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需要长期坚持。一旦停止补碘,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

  对于该如何购买、食用、保存碘盐?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应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碘盐,要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小袋包装精制盐,不要购买境外盐、大袋盐、散装盐。因为食用碘盐不易长期存放,市民应适量购买。需要注意的是,食盐的选择往往是家庭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在有家庭成员需遵医嘱食用无碘盐的家庭中,其他成员不易跟随食用无碘盐,特别是儿童及孕妇,以保证自身合理碘营养。

  链接:碘缺乏病

  指由于自然环境缺乏碘元素造成以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孕妇缺碘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等。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受威胁人口最多的一种疾病。全球共有22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38%)生活在缺碘地区。

  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