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 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

2015-06-03 05:29:00   来源:三九养生堂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是真理,那么才是真的开始接近天地。与天地同生才是根本,离天地越近,才会获得的营养最多。只有跟随着大自然的发展而生存才是久远之道,如果强行逆天而存在才会导致灭亡。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常识吕景山是怎么顺着自然养生的。

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

顺心、顺时、随意、随缘

《当代健康报》“健康絮语”专栏刊登了《养生是一种智慧》一文,指出有些现代人在季节变化、吃饭、锻炼等方面,“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变得不再朴素。其实健康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种智慧”。讲得很符合实际,既看到了现代人养生的误区,更强调了养生需要的智慧,是篇引导人们养生保健的好文章!

采访国医大师吕景山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一日采访结束,和吕老共进午餐。点餐时,服务员问喝点什么,本以为吕老会点诸如乌龙茶、菊花茶之类的养生饮品,岂料他毫不犹豫道:“一杯可乐。”看到我有点吃惊,吕景山笑着解释,“在喀麦隆做援外工作时认识了可乐,偶尔少喝点,无妨。”

吕景山的养生之道很简单:顺心、顺时、随意、随缘。他说:“越是刻意,越难如意,一切顺随自然才好。”

养心为上

《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养生也是一样。

吕景山认为,养生其实很简单,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即可。

养生的关键,除调整好衣、食、住、行外,更重要的,便是养心。

 

养生的关键,除调整好衣、食、住、行外,更重要的,便是养心

吕景山是个非常平和的人,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做学问,以一颗平常的心,知足地过平常人的生活。

《庄子·刻意》中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吕景山一生经历丰富,却以恬淡清净的心态修养自身,以简朴淳厚的品行提升道德修为,方能在医术和养生上不让古人。

业余时间,吕景山喜欢读书,家里的书柜,是他家最豪华的家具。“看书可助养神,养神就是养心。”吕景山说。

吕景山还有一个爱好:听豫剧。从小在河南长大的他,在豫剧中寻得了许多儿时的美好记忆。“听戏也是放松身心的好办法。”《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经典豫剧他看过很多遍,偶尔还跟着唱上两句。

饮食四度

“饮食方面,关键是一个‘度’字。”吕景山说。

饱度:《千金要方》载:“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多年来,吕景山虽然诊务繁忙,但非常注意饮食的适度,坚持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

速度:吕景山说,细嚼慢咽,不仅可以保护脾胃,还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一举两得。

温度:过冷、过热的食物,都对胃肠不好。吕景山表示,“饮食以温和为要,冷热最易伤人。”

营养度:不必刻意追求营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什么都吃点,什么都不多吃,才最营养。

除这饮食“四度”之外,吕景山还非常推崇喝粥。几十年来,他每天早晚各喝一碗小米粥。他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小米色黄入脾胃,是后天补养的佳品。”

婴儿睡眠

除养心和饮食调养外,睡眠也很重要。虽已年届耄耋,但吕景山仍能保持每天8小时的良好睡眠,并坚持每天中午都“眯”一会。他戏称自己是“婴儿睡眠”。“像婴儿一样入睡,是恢复气血运行最佳状态的好办法。”

睡眼先睡心

临睡前,吕景山喜欢练练静功,让心先安静下来。

所谓静功,即先去除心中一切杂念,调匀呼吸,全身放松,气存丹田,待身心入静之后,便自然而然就睡着了。

此外,“庄子听息法”也有助于睡眠:用耳感知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任其自然变化,使神气合一,杂念全无,甚至连呼吸也忘掉,便可渐渐进入梦乡。

古今中外,人们都在研究探索养生的智慧,其实,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就是养生的最高智慧!英国伟大哲学家培根在《论养生》一文中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在吃饭、睡觉、运动的时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是长寿的最好药方。”从这段名言中可以看出,养生的智慧就体现在人们每天最基本的“吃饭、睡觉、运动”需要之中。

然而,有些现代人却把这一朴素的智慧给忘记了,陷入了既违背自然、又想养生的误区。他们正是在这些每天最基本的“吃饭、睡觉、运动”中,“聪明”过了头,不是去顺应自然,而却违背了自然。正像该文所指出的那样:“吃饭,就是胡吃海塞,然后再大把吃减肥药”。“锻炼,就是坐几十层电梯,到健身房去跑步”。睡觉,晚上追求夜生活不睡,早上不起床。喝酒,毫无节制,天天酒场泡,“喝醉就当睡着了”。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导致的直接后果,必然是人们身体素质下降,“富贵病”增多,老年病趋向年轻化,有些“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英年早逝!

 

睡觉,晚上追求夜生活不睡,早上不起床

有人说得好,养生讲究这智慧,那智慧,顺应自然才是大智慧。自觉顺应自然的,是聪明人;知道顺应自然的,是明白人;违背自然的,是糊涂人。纵观我们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明白人占大多数人,聪明人是极少数,但是糊涂人也不少。所以,我们应争当聪明人,决不当糊涂人。那就应在吃喝、睡觉、锻炼等生活起居方面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首先,要清楚“五谷为养”道理,管住一张嘴,,基本吃素。研究发现,从生理结构上看,人的臼齿发达,适合磨碎食物,适合吃五谷、豆类。

中国人比欧洲人的肠子长七分之一,应以素食为主,才有益于健康长寿。其次,要弄懂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道理,一年有四季气候的变化,一天有白天黑夜的交替,人们的生活起居要适应和顺应这个自然规律,人才能健康长寿。再次,要明白“生命在于科学运动”的道理,迈开两条腿,少乘车、多走路,少乘电梯,多爬楼梯。养生学家研究发现,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走路都是最好的健身之法。还有就是要牢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古训,尽量少喝酒,还应了解酒,学会喝酒。最近有专家研究指出:果酒最保健、黄酒最养人、米酒最补气、啤酒最下火,白酒最伤身,值得参考。

顺应自然道家养生最高智慧

道家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高度概括而精辟的语言,可谓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不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证道的法则,更是颠扑不破的养生之道,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道家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高度概括而精辟的语言,可谓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不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证道的法则,更是颠扑不破的养生之道,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道家养生讲究的是效法和顺应自然,顺应四时,返璞归真,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

 

道家养生讲究的是效法和顺应自然,顺应四时,返璞归真,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

人法地

是指人要以大地为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健康就是顺应这个规律。春天,大地阳气升腾,地力恢复,人就要去耕种,去顺应百花生长。夏天,万物蓬勃、葱茏、茂盛,人体与整个大地都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之中。秋收冬藏,秋天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讲的"贴秋膘",就是说要在这个意味着成熟的季节及时修身养性。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大地,整个地力进入滋养休息的状态,为来年的恢复做好准备。

地法天

为什么大地会遵循这样一个节序呢,这就是地法天。春天百花盛开,是因为天上下雨;夏天万物葱茏,是因为阳光最酷烈;秋天果实成熟,经过了春生、夏长,到这个时节自然就该收获了;冬天万物休养,是因为天上下雪,覆盖大地。

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说的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按照这样的规律,顺应整个自然的调理,才是最健康、最智慧的。眼下,大家经常提起"中医养生"。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而是中庸之医。它讲究的是调和,是系统中的平衡,是循环调理。它不会治标不治本,不会看到一个表象攻其一点。

蝴蝶效应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世界,我们都听说过蝴蝶效应,就是在大洋的这一岸,蝴蝶振翅,引发整个大洋气流改变,大洋彼岸可能就出现海啸了。人体也是一样,打喷嚏、流眼泪,有可能就是身体里某项大的功能出现问题了。因此如何把我们的个体生命当作整个科学系统去调养、去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顺应物序

人身上的肝胆肺腑,各种经络,都有其最活跃的时间与规律。无非就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中国古人最朴素的方式去做。只要顺应这个物序,吃什么补药都不如食补最健康;做多少护肤美容,都不如睡足觉最踏实。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现代人:夏天,拉着厚厚的窗帘,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里办公,不知窗外艳阳高照;冬天,房间里暖气很足,对大自然的冰天雪地没有概念;锻炼,就是坐几十层电梯,到健身房去跑步;吃饭,就是胡吃海塞,然后再大把吃减肥药。现代人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变得不再朴素。其实健康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种智慧,尤其需要一种敞亮的心情。

遵循自然法则

你看所有的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人也一样,经常去接接地气是最健康的事情。让我们回到一种赤子之心,婴儿状态就是最健康的。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不懂,为什么总是听说小孩子缺钙,而且吃了各种钙还缺?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原来,吃了钙最重要的是要到外面晒太阳!不晒就吸收不了。这是多好的例子啊,一个婴儿的生长,是最接近本初的那种植物和动物的状态,人类就是一种哺乳动物,我们在世界上生存的法则,和所有动植物一样,不要人为去打破这个法则。让我们回到一种和自然更亲近、更融合的状态,而不是更防范,更抵御。

 

让我们回到一种和自然更亲近、更融合的状态

融入大自然。中国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亲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妨效仿古人,多去外面世界看一看,春花秋月,就会从你的生命中穿行而过。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像李白说的那样:“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如果人们都能这样清风明月,宁静地去看看烂漫山花,那你的心情也会如花绽放。

到了秋天,你能像杜甫那样:“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感受秋风秋叶从你心上扫过,一眼望断千古,你能够有宋玉那样的悲伤,你就会多一份珍惜。

夜晚,我们能够仰头看一看繁星朗月,用心体会张若虚的追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如果真有这样的追问,那么月进人心,你就会变得疏朗和明亮。

 

我们如果真有这样的追问,那么月进人心,你就会变得疏朗和明亮

如果我们真能安安静静地身处碧山之中,像辛弃疾说的那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你与青山对视,能够看出青山别有的韵味来,那你就融进了山岚。如果你能够和朋友在这个地方审美,不是进音乐厅里听人造的管弦乐,而像李白说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一切怦然入心,你就与自然融合了。

对现代人来说,这个天地固然,但我们就是不去,我们总是封闭在喧嚷的都市中,怎能有王维的心境,看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怎么能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古人的心能安静到桂花落地都听得见。

返璞归真

为此,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大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一种养生的功课。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

热爱自然与人生

想要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热爱”。要对春花秋月保持一种纤细的敏感,保持孩子一样的天真,那么这些古诗文中描绘的境界,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嵇康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个人,手上挥着琴弦,眼睛随着归鸿断雁消失在天边的时候,就会“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它表达出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我们看着这些古人,他们健康而朴素,他们自信而蓬勃,他们怀着孩子一样的明亮与天真,在千古之前以他们的方式启迪着后人。

结语:看了小编的上文有关中医养生常识的知识,你是不是受益匪浅啊?相信只要大家仔细阅读完小编的文章,肯定是有所收获的。以后大家养生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学习吕景山老先生的养生法则,顺应大自然的生长规律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