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缺失下的中国奶业突围: 巴氏鲜奶或成突破口?

2017-03-02 09:03:3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乳业经过8年涅槃,已经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条件。

2月16日,来自北京的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感叹:“羡慕福州人,有巴氏鲜奶喝。中国消费者以前没有喝过80度杀菌的鲜奶。”王加启把牛奶从85度杀菌降至80度杀菌,称为“历史性的变化”。

这一天,福建长富巴氏鲜奶成为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验收的第三家乳企鲜奶。

继去年中国奶业“十三五”规划颁布后,上个月乳业界还接连发生两起大事:2月3日,蒙牛在香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表决全面收购中国最大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01117.hk)的议案获通过。这是蒙牛新任总裁卢敏放上任后的第一笔收购。蒙牛方面表示,收购现代牧业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发展低温奶。

2月21日,由农业部和中国奶业协会在京宣布启动“中国小康牛奶行动”,伊利、蒙牛、君乐宝、三元、飞鹤等d20乳企表示,五大行动包括“种好草”、“养好牛”等。国产乳企对原料奶的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中国牛奶真的很好。”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冯艳秋在长富优质巴氏鲜奶项目验收新闻发布会上说。但消费者为何爱买进口牛奶喝?王加启表示,优质乳工程就是解决消费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纽带,是国家奶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能有效解决乳业困局。而巴氏鲜奶,就是中国优质乳工程最具代表性的牛奶品类,因为它对奶源的的品质要求是所有品类里最高的。

对此,2月27日,已在常温奶和鲜奶中两条腿走路的辉山乳业公关部负责人金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代表未来的健康方向,他希望巴氏鲜奶的国家标准尽快出台。毕竟,上一轮牛奶业生乳国标制定引发的争议深深影响着中国乳业,至今余波未了。

鲜奶业曲折

“中国奶业发展十分曲折。”王加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同时是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奶业曲折,最震惊国人的莫过于三聚氰胺事件。

作为中国奶业家族里的鲜奶,其道路就更加曲折了。

长富乳品董事长兼总经理蔡永康从事鲜奶生产和销售整整19年,其间他调头尝试过常温奶后以失败告终。从实施优质乳工程至今,耗时4年才通过项目组验收,其间吃过的苦,只有他知道。

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是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家民营区域乳企。1998年,蔡永康进入乳业后就想大干一场,在原料奶上入手,共计投入11亿元自建牧场。没想到2003年,牧场经营困难,撑到2005年时34个牧场关掉了10多个。到2006年-2007年时,企业连工资都发不起。

“那时候奶牛养殖不重要。谁牧场投资得越多,亏得越多。”2月16日,蔡永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由于乳业扩张太快,奶源不够,奶粉复原很常见,拥有牧场自养奶牛并不划算。

三聚氰胺事件对蔡永康来说并不意外。“连农户送的奶都作假,大部分是奶粉。如此疯狂的行为能不出事吗?”他说。

直到2008年,这场旷日持久的“鲜”之争结束后,蔡永康开始独家筹办鲜奶论坛。他亲自撰写的论文《生鲜牛奶若干理论性状和酒精试验的评价》曾获第二届全国乳业科技大会优秀论文奖。

“低温奶对牛奶本身的活性物质伤害更小。”蔡永康说,在常温奶主导的奶业世界里,他向国内二三十位权威专家请教,想和业界有识之士捏成一个拳头,倡导国产企业生产更多的鲜奶,当时被人称为“幼稚”。

蔡永康坦言,第一次开论坛,他亲自上门去拜访燕塘乳业、上海光明、南京卫岗、济南的乳业等,大家都觉得发展鲜奶“难”,他下定决心自己干。

这一干就是8届论坛开下来,结果参加的企业多到了四五十家,其中包括不少台湾乳企。“三元参加了三届,光明去年也来了。”蔡永康很欣慰。

但真正让乳业界开始反思的是2014年的“奶过剩”现象。人们发现,常温奶原来可以添加奶粉进行复原,热强度处理据说可以识别其中奶粉。因被进口低价奶冲击,奶农辛辛苦苦挤出的原料奶只得倒掉。

人们开始思考巴氏鲜奶的价值。

“最困难的时候我曾经做过常温奶,日处理400吨。”蔡永康回过头来总结,那是“非常失败的行为”。

他分析道,发展常温奶,对资源少的南方来说成本高,没有优势。“是对物流最大的浪费。”

如今,长富鲜奶主渠道在商超和便利店。由于增加了冷链环节,“我们做鲜奶起步时,一包奶光运输成本就是1.6元,但有了规模效应后分摊了成本。企业毛利率有20%多。”蔡永康说。

长富乳品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8亿多元,实现净利润7000多万元,鲜奶销量64500吨。长富乳品的三大类产品分别是巴氏鲜奶、鲜活鲜奶和活性乳酸菌。

中国乳业怎么走?蔡永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乳业消费大国,中国应该用国内有限的资源发展自身乳业,将时间、距离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做到市场最优,和进口产品形成差异化。

鲜奶尚无国标

不光常温奶用奶粉还原称之为复原乳,连优酸乳、酸奶也可以加入奶粉。

“中国奶业发展之所以曲折,主要原因之一是标准不健全。”王加启一语中的,消费者拿到一盒牛奶,标识不清晰,不清楚成分不清楚等级。王加启表示,美国优质乳标准坚持90年了,每两年修改一次。

蔡永康对记者说,台湾乳业,政府引导的产品标注很明确。台湾一年生产了多少奶,包装了多少盒,识别系统一目了然。

“优质乳工程是解决国内奶业难题的关键,包括了创建优质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和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以给消费者明确的选择。”王加启说。

这其中,标准是基石。但令人尴尬的是,鲜奶至今只有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堪比甚至超过欧美水平的相关标准,出自各大乳业联盟或企业之手。

优质生乳菌落总数从9万cfu/ml降低至1.7万cfu/ml,巴氏奶杀菌温度降低为80度,杀菌时间稳定为15秒,优质巴氏鲜奶的糖氨酸含量稳定低于12mg/100g蛋白质。蛋白质g/100g内控值为3.15,脂肪g/100g内控值为3.5,均分别优于优质乳标准值3.1和3.3。

以上参照是《优质乳工程实施纲要》的标准值。王加启指出,要生产出优质巴氏鲜奶,要求原料奶要达到优质乳工程制定的“特优级”标准,也就是说原料奶首先就要远高于美国、欧盟的现行标准。只有让消费者喝到优于国际标准的牛奶,才能解决当前我国奶业存在的消费信心不足问题。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作为巴氏鲜奶必不可少的加工、冷链和运输环节,实施优质乳工程的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却并没有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在这两个环节,通过验收的长富乳品是自己出台了较为严格的企业标准。

无独有偶。去年4月,由农垦局推动的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审议通过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该联盟集合了光明乳业、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首农畜牧、天津嘉立荷等一批牛养殖与牛奶生产企业。该《质量标准》将菌落总数调整到与欧美标准一致,从每毫升200万cfu以下调整到了每毫升10万cfu以下;并将我国现行标准中没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体细胞数首次纳入进来,标准为每毫升40万个以下。相比2010国家生乳标准的2.8%,乳业联盟将乳蛋白率提高到3.0%,而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生鲜乳的优质标准。

在发展常温奶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巴氏鲜奶的光明乳业则以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方式,对全产业链出台了各项标准指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完善冷链物流系统上,光明对自有车辆的制冷与保温硬件设施按照国家行业标准《wb/t1046-2012》中规定的最高等级“f”级别进行配备。

至于不同的联盟有着不同的标准,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冯艳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这些联盟发挥着不同的特色,都是为推动中国乳品升级、振兴中国乳业而努力,新成立的还有由三元牵头的中国乳品健康企业联盟,专注婴幼儿乳品。她表示,去年底,农垦乳业联盟就和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签订了盟盟合作,双方将在农垦生鲜乳的标识上进行沟通和统一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有机巴氏鲜奶。对此,中国奶协乳品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有机奶强调的是原料,偏重安全;巴氏鲜奶侧重营养成分,优质乳工程既要考虑奶源,又要考虑加工,工艺要优化。两者的共同点是既安全又干净。

“我们希望巴氏鲜奶的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负责液态奶的公关部高级经理金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国家奶业十三五规划表明,生乳标准已经提上修订日程。

国奶洋奶之争

中国乳业正面临着极大的尴尬:一面是国产奶质量品质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一面却是乳制品新增消费的80%被进口所占。

去年底,由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和食品药监总局联合印发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乳业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婴幼儿配方乳分抽检合格率97.2%。中国奶业已冲刷三聚氰胺之耻。

然而,进口乳制品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至2015年的178.7万吨,我国乳制品新增消费的80%被进口所占。

巴氏鲜奶会是中国乳业突围的一道突破口吗?

“巴氏鲜奶是真正的优质乳产品,只能是当地生产的优质生鲜奶,在当地用科学、低热工艺加工出来的奶产品。”顾佳升表示,要喝上真正的好牛奶,必须实现优质乳“生产-加工-消费”的本土化。

在王加启看来,巴斯鲜奶采用巴氏保鲜工艺,保质期只有5-7天。而那些千里迢迢“漂洋过海”的进口液态奶,只能是采用超高温工艺生产的长保质期的常温奶。换句话说,发展巴氏鲜奶,是民族奶业有效抵御进口奶业冲击的不二选择。

目前,除了长富乳品坚持巴氏鲜奶路线外,光明乳业拟将“优倍”打造成巴氏鲜奶的全国品牌,蒙牛宣布全面收购现代牧业。而现代牧业和新希望集团旗下的雪兰已取得优质乳工程示范“牌照”。天友乳业总经理费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接受优质乳工程的验收。

那么,仅仅是热伤害就能阻挡消费者对进口奶的偏好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长期饮用进口液态奶的消费者处了解到,在他看来,喝进口奶是考虑“安全”,抗生素、农药、激素残留超标是主要需要考虑的,他认为国内小而散的农户成本高,超标可能性更大。他表示,高温杀菌的确存在损失营养问题,但相比之下,他宁愿喝少一点营养的奶。

事实上,就在国内巴氏鲜奶发力之际,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也开始以进口巴氏鲜奶的面貌摆上中国的超市柜台。但据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进口巴氏鲜奶保质期是本土巴氏的两倍,还有未标注巴氏杀菌的进口奶却放在低温区。

“对国产牛奶信心不足源于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消费外溢。”有识之士指出,加之随着欧盟取消牛奶生产配额,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乳制品关税继续减让,和澳大利亚自贸区协定全面实施,乳制品进口成本比国内低,也助推了进口量的增加,其中包括复原乳。中国乳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加强标识制度、打造国产乳品品牌、促进优质饲养等。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奶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中国乳业经过8年涅槃,已经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