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 乳制品、婴幼儿奶粉一直是食品中较为敏感的品类之一。 “月月抽检的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上主流品牌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稳定、可靠。”1月9日,2016中国乳制品行业质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会上表示,在2016年国家监管部门抽检的34大类食品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已达最高水平。
宋昆冈介绍,虽然2016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由于消费信心不足,市场销售增长乏力,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迷,国内生产处于较低水平的增长。但2016年下半年,伴随着国内市场的复苏,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的提升,国内乳制品生产消费出现了平稳发展的好形势。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共计24581批次,不合格批次62个,合格率99.8%。2016年1—11月份,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级抽检2402批次,合格2378批次,合格率达99.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二处负责人李祥章在会议中表示,乳制品是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行业指向标,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更是重中之重。“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展开的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以及近期启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规范问题的监督检查工作,都是将乳制品质量监管纳入到国家部门监管的工作中。”
根据收集到的国家监督抽检结果显示,2016年1—11月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不合格产品24批次。其中,标签不合格、微量营养素不达标,微生物不合格是主要原因,除去标签不合格样品,产品合格率达99.4%。
“2016年国家抽检不合格产品都属于偶发性的质量问题,没有系统性、普遍性或区域性、局部性的风险。” 宋昆冈表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既不是工艺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制度的重视和尊重,才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的乏力并没有影响进口乳制品的涌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处长韩奕介绍,2016年1~11月,乳制品进口量首次突破200万吨,乳制品进口数量和货值分别达到211.57万吨和60.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81%和11.56%;液态奶进口58.23万吨,货值5.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48%和37.79%,产品主要来源于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此期间被退货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共144批次,共计330吨,主要为液态奶和奶酪。
在进口大幅增长的同时,乳制品出口停滞不前,2016年1~11月,共出口乳制品3.04万吨,货值746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1%和29.61%。其中,液体乳出口2.06万吨,同比减少-7.29%;乳粉出口0.3万吨,同比增长-35.34%。
“打造中国品牌,弘扬中国制造,是兴业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制造业的各个行业,都在打造本行业的门户品牌。中国乳业要有叫得响的知名度高的代表性品牌,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要有一席之地。”宋昆冈表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201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实施“中国乳品品牌”培育计划,举办 “中国乳品品牌”评选活动,向中国消费者推出一批代表行业的“门户品牌”。
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为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24家获得“质量金奖”和产品质量优秀奖的企业颁奖,表彰以上企业在2016年国家监督抽检和协会“主流品牌月月抽检”中获得的优异成绩。业内专家表示,国家监管部门对乳制品企业展开的严密监督检查,将极大促进乳企的健康发展,随着消费市场的恢复,中国乳业也将平稳步入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