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心脏病风险?美国专家建议吃蟋蟀

2023-03-09 14:07:02   来源:食界网

  赤藓糖醇是一种在部分水果、蔬菜中也存在的天然甜味剂,也可以通过玉米淀粉发酵而制成,有着百年的历史。

  赤藓糖醇的甜度大概是蔗糖的 50%-60% ,按国内的食品标准,是可以标识为零热量的。

  这些都让它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安全、健康的天然甜味剂,在近几年备受追棒,俨然是「代糖」界一位冉冉升起的网红。

  近日,由美国著名医疗机构Cleveland Clinic(克利夫兰诊所)的心血管与代谢科学系主任Stanley Hazen医学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刊载在国外期刊《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饱受争议。这篇文章指出赤藓糖醇可能会促进血栓形成,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相关。

  Stanley Hazen教授(图源 推特@ClevelandClinic)

  上述研究来自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研究人员对1157名有心脏病风险的人群和8名健康志愿者随访3年发现,当参与者食用含有大量(8倍正常摄入量)赤藓糖醇甜味剂的加工食品时,数天内就观察到血液中赤藓糖醇水平显著升高,且凝血风险水平增加,有糖尿病等心脏病风险因素的患者,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会增加1倍。

  “该研究存在局限性,临床研究只观察到相关性,而非因果性,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验证在更多普通人群中的结果。”研究作者、克利夫兰诊所预防心脏病学联合科主任斯坦利·赫森(StanleyHazen)介绍,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赤藓糖醇可能会导致血小板更容易凝结,而血小板凝块可以脱落并移动到心脏,引发心脏病发作,或移动到大脑,导致中风。

  “赤藓糖醇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作为甜味剂使用又近乎零热量,在市场上口碑一直不错。这个研究结论确实挺让人震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说,但这个研究样本量不是很大,随访时间不是太长,选择的健康受试人群也很少,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继续研究来论证结果。目前只是证明了相关性,但随着深入研究,未来结果被推翻也不是不可能。

  这已经不是Stanley Hazen第一次发表这种相关性研究。

  早在2011年,Stanley Hazen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磷脂酰胆碱(又叫卵磷脂,常见于日常食用的大豆油中)的文章。文章同样指出卵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相关性。

  在2013年,Stanley Hazen在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三甲胺-N-氧化物(常见日常膳食来源是鸡蛋,此发现同作者刊载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文章。文章再次指出鸡蛋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相关性。

  这篇文章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有美国网友在近期有关赤藓糖醇的报道下指出“鸡蛋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感谢他们发现了所有这些我们都吃的东西会导致我们心脏病发作。”

  在2022年,国内报道了Stanley Haze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ATVB)上发表了题为:Dietary Meat, Trimethylamine N-Oxide-Related Metabolite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团队首次研究了动物源性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肠道菌群副产物和传统的ASCVD风险途径(如血液胆固醇、血压和血糖)对ASCVD风险的调节作用。同时,确定了有助于解释疾病风险的潜在生物途径。

  有美国网友在近期的赤藓糖醇报道下指出“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他只是在推广纯素饮食”。

  Stanley Hazen可谓是一个网红专家,倡导大家少吃肉、蛋、大豆,更推荐起以蟋蟀作为蛋白质的素食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次,Stanley Hazen作为一名主攻蛋白质和肠道菌群领域的医学博士,又跨领域发表了碳水化合物赤藓糖醇的研究和观点,让这个没有一点黑历史的代糖陷入舆论漩涡。

  其实,通过对人和动物进行的多项安全性研究,包括动物短期和长期喂养、多代繁殖和致畸研究,赤藓糖醇在既定用途下作为食品成分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1999年,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JECFA)审查赤藓糖醇的安全性认定,其ADI(一日摄取容许量)为“无需规定Chemicalbook”,属最高安全类别。

  赤藓糖醇自1990年就被日本用于糖果、巧克力、软饮料、口香糖、酸奶、馅料、饼干涂层、果冻、果酱和代糖中。世界各地的其他政府机构也已收到请求扩大赤藓糖醇用途的呈请。它已被加拿大、美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批准用于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