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8万台“铁牛”闹春耕——农机综合作业率87.8%

2020-04-24 15:10:58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4月20日,一场春雨滋润,京山市田畴染绿,生机勃勃。罗店镇,一台台“铁牛”闹春耕,田里正在插早稻秧,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清阳憧憬着今年好收成。
 
  “通过农业机械化补短板,把疫情延误的春耕时间抢回来。”京山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钟华松说,8万台新农机成为春耕“主力军”,有力保障了生产、防控两不误。截至4月20日,京山机械耕种主要农作物21万亩,农机综合作业率87.8%。
 
  机械化插秧 
 
  2小时干了10天的活 
 
  细雨蒙蒙,曹武镇曹场村,一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仅2小时,10多亩水田插满早稻秧苗,这让贫困户徐松林很吃惊。“以前人工插秧要10天。”60岁的徐松林因妻子患病,家里仅一个劳力,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心里着急。东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黄东方送来育好的秧苗,并帮其插秧。
 
  “坐式插秧机一天插秧50亩,手扶插秧机一天12亩。”曹场村村支书王末年介绍,今年有40户贫困户春耕吃紧,村里发动几个农机合作社帮助育秧,并免费用合作社插秧机插早秧。
 
  在罗店镇,40个大棚坐落在几栋厂房旁,里面是绿油油的秧苗,这是绿丰农机的育秧工厂。两台播种机正在育秧,只见空盘进入流水线,稻谷洒落、铺基质、浇水、覆土,进入大棚保温……“23盘秧苗可种一亩田。以前农民自己人工育秧费时费力,现在一天可育秧1万盘。”李清阳介绍,23天后,这批“鄂中5号”中稻秧苗即可下田种植。
 
  “新玩意”处处透着科技含量。耕田,农机手开着无级变速的新型拖拉机。插秧,坐式插秧机可根据田块大小、干湿、土壤状况,调节插秧的间距、行距以及行进速度。育秧,播种机可培育早中晚稻等多种秧苗以及小麦苗。
 
  全程机械化 
 
  种5400亩田只需10人 
 
  52岁的李清阳在外打拼多年,2014年回到家乡罗店镇,成立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5400亩。
 
  “种5400亩田固定用工只需10人打理。”李清阳说,背后是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播种机等10多种农机388台套。
 
  怎样让农民轻松种田增收?李清阳依托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田托管服务。“贫困户种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托管,我们提供基本免费的机械化服务。另一种是流转土地,每亩每年流转费是650元。”
 
  李清阳的农机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把老弱病残农户的散田集中一起,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去年,这一创新举措入选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典型案例。
 
  69岁的黄孝刚是兴隆村一组村民,起初把地流转给绿丰农机时颇不以为然,观察一年后,“老把式”黄孝刚服了气:“育秧在工厂,浸种、沥干、暗化、上架,全是流水线作业,插秧、收割、秸秆打捆全程机械化,打药用无人机,这样种田比以前轻松多了。”黄孝刚和500多村民在绿丰农机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在王畈村,60岁的贫困户吕志坤也将11亩地交给绿丰农机托管。
 
  目前,绿丰农机推出繁育优种、机械耕整、育秧插秧、施肥施药、植保收割、粮食烘干、加工销售的托管服务,共托管土地5万亩,涉及2000多农户,辐射10多个村,每年为托管农户节约生产成本500万元。
 
  目前,京山全市72家农机合作社活跃在乡间地头,其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位居全省第一。
 
  共享农机 
 
  为“机器换人”添后劲 
 
  罗店镇马岭村,1200亩耕地种满紫云英,家庭农场主陈军鹏开着租来的拖拉机在地里劳作。“紫云英可做绿肥,也可以改善土壤,但需要大型农机耕种翻土。”马岭村支部书记张立介绍,去年购买两台无人机播撒紫云英,插秧整地时,将其翻入田地做有机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适合种植优质水稻。
 
  “以前买一台大型拖拉机要5万多元,现在通过共享农机服务平台,只需1.38万元,就能租用农机。”张立说,马岭村实现优质稻100%机械化耕种,很多农户选择灵活的租赁农机业务。
 
  2019年,京山市帮助龙头企业三雷重工建立农机共享公司,与绿丰、刘港等6家农机合作社合作,投放300台拖拉机用于租赁业务,开辟互联网+农机租赁销售新渠道,既为农户提供农机低价担保租赁服务,又将合作社闲置的农机网络平台利用起来,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该市还开展创业帮扶奖励,对购买大型农机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贫困户,除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外,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至5000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