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给可增加空间缩小
首先,美国大豆产量可上调空间缩小。据usda发布的9月供需报告收割面积与期末库存数据未变,单产对比8月报告中的49.4调增0.5蒲式耳/亩,产量随之调高,报告整体利空。但随着收割的开始,通过比较美国大豆生长情况的结痂率、落叶率和优良率等数据,今年的整体生长情况并不及去年,后续单产可以继续上调的空间相对于8月报告和9月报告来说已经不大。
其次,豆粕库存也进入了消耗周期,虽然豆粕周度库存量仍然处在较高的位置,但是已由七月下旬的110万吨以上下降至上周的75.55万吨。依据季节性来看,至12月初之前豆粕库存逐渐减少的概率较大,库存的陆续消耗将给价格提供相应的支撑。
此外,进口大豆港口库存出现见顶迹象。近两个月港口库存始终维持接近700万吨的高位,大量的原料港口库存抑制豆粕价格上行。其实自16年初开始港口库存就已经累积到目前的高位,虽然尚没有减少的迹象,但此因素对于价格的压制作用理应是逐渐减弱的。另一方面,历史数据表明700万吨的港口库存是顶部位置,在目前库存没有继续向上累积的情况下,港口库存回落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逼近。
整体而言,供给端虽然表现得非常充裕,但是能够向更加宽松的方向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二、需求具备回暖预期
首先,原产地美国方面,近期美国商务部初步决定对进口自印尼和阿根廷的生物柴油分别征收41.06-68.28%和50.29-64.17%的进口关税,新出台的政策无疑通过增加进口生物柴油的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直接促进了作为美国境内生物柴油主要来源的豆油消费需求。而目前正处美国豆油的季节性库存低点,随着库存的继续消耗,后期很有可能刺激美国境内大豆压榨消费量的增加。
另外,国内由于环保政策冲击、猪价下行挤压利润等因素,自14年以来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加速淘汰。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自14年1月至17年8月,生猪存栏总计降低21.5%,能繁母猪存栏总计降低31.3%。最新出炉的17年8月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再次双双降低,同比去年分别降低6.9%及5.6%。同时,相关政策的实施也对生猪价格和利润的变化以及其周期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生猪价格及养殖利润自16年6月起见顶回落,平均生猪价格从21.2元/千克跌至目前的14.58元/千克,近期虽然有所改善,但不能判断脱离下跌趋势。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环保治理促使养殖企业购买相应设备等原因,导致养殖成本提高。二是,持续的环保高压下,生猪的淘汰直接增加了市场供给。最终,近两年的行业大洗牌效果显著,转型过后的广阔前景也可以预期。近期养殖利润已开始改善,散户的被动出局却使生猪存栏继续下降,这也给将来规模企业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埋下伏笔。能够预期的是,新一轮上涨猪周期到来的时候,落后产能已被淘汰,规模化优质产能开始恢复存栏、扩大规模,届时畜牧养殖产业将完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绿色发展兼备的升级过程。而且升级后的畜禽养殖行业伴随着规模化及工业化的提高,将带动更多的下游饲料需求。
需求端方面,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以及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洗牌升级等因素很有可能逐渐促进下游产生更多的需求。
三、市场走势预期
当整体情况继续变坏的可能域已经不大,笔者认为理应思考后面反向的驱动因素,关注否极泰来的可能性。上游美国大豆丰产格局已定,但后续产量继续上调的空间较前期大幅缩小,利空影响消耗殆尽。下游美国的生物柴油反补贴税政策刺激了其境内的豆油消费,后期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境内大豆压榨消耗增加。而下游方面国内的养殖场和饲料生产企业受到环保政策和利润挤压的影响,落后产能已被大量淘汰,至17年年底,整个产业将基本完成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结构升级调整,后续随着畜禽养殖随市场需求自我修复,很有可能带动下游需求转向增长期。整体而言,豆粕期价有可能处于长线级别空翻多的转向阶段,收割结束前,仍以空头思路对待豆粕近月合约。另一方面,待10月美国大豆收割完毕,贸易商开始采购基差合同,届时可在季节性低点附近择机布局远月合约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