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豆登场迟 市场望眼欲穿

2016-08-26 16:26:33   来源:养殖巴巴网

    上周,湖北豆区新豆上市量稍有跟进,产区价格同步下调,但仅两三天,至周末,上市区域收购量和质量不增反降,质量稍好的价格高开高走。由于近期持续高温,非正常死亡豆苗现象进一步加剧,虽经收购商挑捡,也免不了日益增多的干瘪粒。目前产区“捷足先登”的外地商户与日俱增,产区内寻货现象支撑高开的行情,此现象将持续到8月底,中熟豆大批量上市时间晚于预期,直至9月5日后方可集中。

  本周,各地价格难以大幅回调,产区收购并没有全部启动,各地仅有小部分商户开始营业,在产区仅有30%收购商开始收购的状态下,日收购量仅两三万斤。由于市场日渐关注湖北新豆,空库的商户明显增多,产区的不正常表现,给市场增添更多无奈,让市场更多的由观望变为失望。产区本周仍处高温,干旱导致田间不该成熟的豆棵提前死亡,干瘪粒进一步加剧,产区周边地市采购量不减,外省市大批量调货很难跟进,因此,产区的恐慌减少,行情依然会高开高走。

  产区上市偏晚 质量不如上年

  进入7月底,市场就开始持续关注湖北新豆,而忽视了陈豆的库存。湖北新豆零星上市,价格和质量令市场经营商大跌眼镜,大家欲持续观望。但今年与常年不同,除主产区行洪水毁、绝收面积较大外,大部分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因前期持续降雨而推迟成熟,中晚熟品种上市的时差错开拉大,早熟品种价格“我行我素”,很难受其他品种不断上市的冲击。

  连续多日的湖北产区调查发现,湖北产地部分经营商用不同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和误导商户,以图片形式展示新豆质量,而实际上仅仅采集部分手工割的优质样品,大宗货源有用早豆混其他品种的,还有机收和人工收割混合的,单一的纯手工收割微乎其微。目前各地报价混乱,单一的纯早熟豆价格仍很坚挺,产地车板价仍在5460-5500元/吨之间,价格低至5200-5300元/吨的多为混杂品种。

  汉江以南区域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区域为仙桃、潜江、江陵、公安、监利、石首等地,上市面积分散,目前品种多、乱、杂,江北部分区域的钟祥、沙市、沙洋、天门面积较大,收获期集中,今年这类集中区在洪灾期间受部分大型水库分洪所致,绝收面积较大。沿江两岸没有受水毁的,由于土壤条件较好,豆农选用中晚熟高产品种,加之前期降雨期较长,大豆后期生长旺盛,成熟期的延后连当地豆农也意想不到。

  江南区域近期的持续高温干旱,促使部分混杂品种成熟情况不同,非正常植株的死亡使得上市后的籽粒更显不均,不饱满和干瘪粒的增多,使商品性和感观受到严重制约,但因中晚熟品种迟迟不能上市,市场无论怎样挑剔,目前也无法使产区人为地改变现状。因此,近期市场经营商不要盲目大批涉足产区,目前产地采购人员已经明显增 多,产区价格在上周末不降反涨,部分区域稳中坚挺,实质上其价格明显与质量背离,但受市场需求托举,产区本周仍难出现回调。

  市场货源吃紧 新豆价格高企

  连日来,各地市场陈豆已开始走俏,湖北新豆的价格和质量出现背离,各区域货源吃紧,大批量采购产地一直无货。日复一日的观望,使得一度“喜新厌旧”的商户已表现出无奈,陈豆已经断货,新货价格坚挺,质量更是难以接受,这种局面的僵持,将会在湖北新豆集中上市前延续,市场的零星采购,在近期内支撑产区价格。

  上周,广西部分市场受湖北新豆质量和价格影响,陈豆价格继续反弹,桂林市场部分商户批发价已达5400元/吨,仍表现惜售。其他各地陈豆断货现象陆续增多,湖北产区的各种观望表现,将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同时也会改变现在的僵持。

  当陈豆消化殆尽,市场会同时接纳这种“不认同”的价格和质量,直至9月上旬集中上市后才会改变现状。

  本周起,各地市场大豆销售量均会提升,大中院校学生会陆续到校,常规类蔬菜的供应稍有减少,豆制品的需求将明显增加,新、陈豆的供应不衔接与去年大相径庭。这种情况已在预期之中,但万万没想到,湖北豆集中上市会延迟这么久,大豆生育期的延长在正常年份中是少有的现象,这种特殊年份的表现,令许多资深经营商也难以预料。

  本周产区依然是汉江南部有少量货源,湖北天门市的岳口、张港等地也有少量早熟品种,当地车板价仍会在5400元/吨左右徘徊,最高报价仍有5500元/吨的可能性;石首、公安、江陵等地混杂品种价格偏乱,石首、公安的车板价会低于江陵,而江陵会低于仙桃和潜江,这就是质量的差异,上述地区的价格会在5200-5360元/吨之间。

  市场近期内已无法续补东北大豆,由于运营周期太长,货源到达后正赶上湖北豆上市集中期。值得说明的是,湖北产区集中上市期来得越晚,对产区后期价格愈加不利,沿淮新豆的上市期与其交织临近,产区的恐慌和市场的观望将促使其价格大幅下滑。

  短期内湖北产区豆农和收购商均应随收随卖,千万不要惜售而错过最佳行情。同时,建议市场和沿淮各地欲涉足湖北豆的经营商应延缓入市时间,避免过多的开支,也减少产区出现争抢货源所致商品性进一步下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