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仍处去库存阶段 期价维持跌势

2016-08-04 11:25:00   来源:文华财经

  今年七月伴随着南方地区的高温以及经济损失非常严重的洪水,然而与极端的天气情况相比,连盘玉米及淀粉市场更显得波澜不惊,弱势下行。七月过去,炎热、高温天气或将转至华北地区,然而从国内玉米市场来看,高温带的转移并不会同步推动行情的逆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建议进行盲目抄底。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

  中国农业部信息显示,今年政策改革以来,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预计玉米调减面积将会超过3000万亩的水平,为近13年以来首次面积调减。预计到2020年,玉米播种面积将会继续调减,稳定在5亿亩左右的水平。这有利于解决目前农产品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玉米阶段性的供大于求,而大豆、棉花、油脂油料和糖却持续依赖大量进口。当然按照目前2.6亿吨的天量库存而言,尽管去库存之路已经开启,然而依旧任重道远。结构性的调整,短期内无法一触而就。

  从陈粮抛储的情况来看, 7月19日当周,国家共安排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定向销售计划1,941,774吨, 实际成交4,019吨,成交率仅为0.21%,成交均价1,614元/吨。除这部分玉米外,分贷分还临储玉米计划销售599.8万吨,实际成交64.2万吨,成交均价1588元/吨,成交率10.7%。相较于投放初期接近半数的成交率而言,整体明显下滑,同时也反映了在去库存的整体市场背景下,用粮企业的需求明显放缓,对于已投放陈粮的消化程度有限。

  另外,尽管陈粮的去库存进度仍在推进中,7月末南方新季春玉米也逐渐拉开了新粮上市的帷幕。然而上市地区目前集中在西南以及华南一带,不同于常年存在政策扶植的东北主产区,所以通常价格中反映的市场化因素较多。目前少量上市、符合当地贸易商收购标准的干玉米报价水平在1800元/吨左右,然而由于大规模的上市尚未启动,且整体品种在玉米市场中的占比有限,这一价格的参考意义不大,后期仍有下调空间。

  除了春玉米之外,目前华北及东北地区的夏玉米即将进入关键生长期。今年入夏以前,全国大部分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暴雨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小麦品质欠佳就是一个例子。7月下旬不间断的降水过程可能对华北玉米单产及品质形成一定影响,然而从生长阶段来看已经完成授粉,影响程度有限。8月上旬随着高温带的北移,加之主产区玉米进入授粉的关键期,如果高温持续时间偏长,对于单产的影响则会较为明显。当然考虑到巨量的库存,由于天气原因而形成大规模炒作的可能性不大,可炒的价格空间也相对有限。

  除了玉米自身的情况以外,今年超标小麦的存在,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竞争性因素。目前其整体价格仍旧处于低位区间运行,在春玉米上市之后随着比价关系的调整,以芽麦为例的超标小麦竞争性较前期略有减弱。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

  从饲料需求方面而言,近期以豆粕为代表的蛋白料现货价格持续下滑,加上受到暴雨、洪涝等天气灾害的影响,南方地区水产以及养殖业损失惨重,需求明显紧缩,对于能量饲料的需求同步缩减,厂商采购态度谨慎。

  从玉米淀粉方面而言,7月份以来玉米淀粉现货出厂报价相较于月初已经有累计200-300元/吨左右的下调,目前的主流报价水平处于2100-2200元/吨的区间范围内。原料成本下滑是导致跌价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则在于产品本身的加工利润缩水,行业开机率受限,已有部分企业进入限产或者停机检修阶段。目前全国淀粉企业的平均开工水平不足80%,作为主产大省的山东开工率为90%左右。现货价格的持续下滑在期货盘面价格上也有所体现。对于淀粉的副产品蛋白粉来说,同样作为蛋白类产品,需求受限,投料量大于千吨的蛋白粉深加工企业受制于下游需求不畅,逐渐开始胀库,库存压力显现。后期随着玉米泄库压力的增加,原料方面难以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而考虑到下游需求不畅,走货偏缓。整体产业链承压。

  从酒精方面而言,进入7月之后,整体行业的购销都显得清淡。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开机企业生产线也只是部分开放。大量规模企业处于检修或限产状态。从其下游产品ddgs的产出量上来看,一方面受制于饲料需求,另一方面则受制于企业开工水平,月均产量仅为约11万吨的水平,同比水平大幅降低。

  结论: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分析来看,目前玉米及其下游淀粉产业整体仍旧处于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价格处于持续寻底的过程当中,在此阶段内应该谨慎观望,不宜盲目抄底做多。(文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