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产量连跌4年 通天酒业成今年首家报亏企业

2017-03-02 11:16:33   来源:一财网

  中国葡萄酒产量连跌四年

  虽然进口葡萄酒冲击有见底的趋势,但国产葡萄酒的阵痛期依然在延续。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相比2016年进口葡萄酒的双位数增长,国产葡萄酒已经连续4年产量下滑。由于种植成本高、模式落后、效率低等先天不足,国产葡萄酒产业在和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落了下风,而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国产葡萄酒还在寻找突围的方向。

  进口酒压境

  近日,通天酒业(00389.hk)发布了2016年业绩公告,也成为今年第一家报亏的葡萄酒企业。公告显示,通天酒业2016年收入2.7亿元,同比2015年2.9亿元略有下滑,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从958万元转而亏损9329万元。

  通天酒业方面表示,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酒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进口产品不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导致中国葡萄酒市场不同档次产品的竞争激化,从而对国产葡萄酒产品销售造成较大冲击。

  从2013年以来,进口葡萄酒的快速复苏让国内葡萄酒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6.4亿升,总额高达23.6亿美元,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15%和16%。其中瓶装葡萄酒占总进口总量的九成以上。其中法国为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占到总进口比例的44%;澳大利亚和智利紧跟其后占据了35%的进口份额。

  而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则面临4连跌,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葡萄酒产量为11.4亿升,较上一年减少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口葡萄酒价格泡沫的消退,贸易商也更加务实,数据显示,2016年每升进口葡萄酒均价下跌4.6美元,下跌3.8个百分点。

  在近日举行的葡界论坛上,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旭表示,不考虑库存的情况下,2016年进口瓶装葡萄酒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成,提高近4个百分点。同时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泡沫受到挤压,虽然进口额保持着双位数增长,但较上年却回落了20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进口酒加速以大众化姿态进入市场。而随着进口酒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会给国产葡萄酒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一点在国内葡萄酒企业的业绩上也有所体现,除了威龙股份(603779.sh),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包括张裕(000869.sz)、中葡股份(600084.sh)等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了应对市场竞争,2016年通天酒业加大了广告和品牌宣传投入,广告及推广开支从1400万暴涨为1亿元,同比增长622%,并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消费需求。但在全国五大区域市场上,葡萄酒进口较为集中的华东、中南和西南三个区域,经营利润却出现较大额亏损,其中华东地区从盈利1927万元转而亏损1256万元。

  冲击蔓延至上游

  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从零售市场传导到行业上游。

  在中国葡萄酒六大产区的河北沙城产区,由于酒企销售疲软,酿酒葡萄收购价格的下滑,当地部分农户砍掉了葡萄藤转而外出打工。

  “现在种酿酒葡萄的利润太少,几亩地的收入不够一家人开支。”怀来县海科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晓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梁晓晴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情况相对还好,但普通农户酿酒葡萄的收购价格不断下滑,以赤霞珠为例,2016年收购价格较高的酒企为1.8元/斤,亩产2000斤,去掉农资和人工,一亩地的净收入不超过3000元,5亩地不过1万5千元,还不如外出打工。据介绍,在这一轮调整中,怀来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减少了约2成。

  而另一方面在瓶装酒冲击零售市场之外,随着关税的减免,智利和澳洲的质优价廉的原酒也已深入产区。

  据梁晓晴介绍,在2016年秋天后期,当地酿酒葡萄价格有所抬尾,不少酒企就开始停收葡萄,并从12月开始转用进口国外的原酒进行生产。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为1.4亿升,山东和河北是原酒进口的前两名。

  记者了解到,进口原酒多数作为国产葡萄酒的生产原料。酒厂在进口之后仍需要和国内原酒勾兑调整,但仍不失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目前澳洲原酒价格在5000元/吨左右,智利价格更低,而国内葡萄制造原酒的成本则在7500-8000元/吨。

  酒厂使用进口原酒也无可厚非,原本国产葡萄酒产品大多为中低端,而进口葡萄酒低端占到半数以上,中端也占到3成到4成。由于其具有成本和性价比的优势,对国内中低端市场的冲击最为强烈,如果酒厂原料成本过高,就不利于未来的销售。

  记者了解到,由于下游销售萎缩,沙城产区当地最大的酒企中粮长城葡萄酒就曾控价限收。2013年,中粮长城在张家口收购总量从2.9万吨减少至0.4万吨,导致当地原酒积压。2014年,经协调,长城公司少量恢复收购,但将价格压在6700元/吨,原酒厂每卖一吨就要亏1300元。2014年秋后,就已经出现了砍伐葡萄藤的情况。

  2015年,长城、张裕等大型企业的葡萄酒销售量下滑,导致葡萄收购价格继续走低。曾有人测算,农民种植酿酒葡萄的收益并不比种玉米高多少,一亩仅多出200-300元,而且种植葡萄费时费力、专人全程管理,不像种玉米农闲时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当年,沙城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同比减少2万多亩。2016年,由于雹灾产量减少,情况没有继续恶化,但价格也没有起色。

  梁晓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长期以来,国产酿酒葡萄种植一直存在质量和产量的矛盾,而现在行业进入到一个2-3年的阵痛期,优胜劣汰,农户会自觉地配合企业把葡萄质量提上去。短期内为了保证合作社社员的销售收入,他想尽办法:一方面做好管理提升葡萄品质,另一方面他采取了在酒企看来是“瞎胡闹”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招募酿友,以收购价2-3倍的价格销售酿酒原料和技术。

  冲击见底 阵痛持续

  中国酒业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酒业论坛创始人赵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产葡萄酒行业调整未必会变的更坏。

  在他看来,进口葡萄酒在海关数据上的增长,未必代表消费的同比例增长,由于葡萄酒消费潜力巨大,很多流通企业布局其中,据估算,过去三年里,进口葡萄酒的经营者数量增长了至少10倍,也导致大量的进口葡萄酒存在于库存和渠道之中,并不能证明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了。虽然国产葡萄酒近几年的产量没有明显增长,但根据他调研发现,目前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稳定在70%左右。

  在经历了4年下滑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也有见底的趋势。

  张旭认为,从大环境看,国内葡萄酒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市场预期不可盲目乐观。但从产业数据看,虽然国产葡萄酒产量自2013年以来的连续第4年下滑,但相比2013年两位数幅度的下滑,近几年国产葡萄酒产量正在趋于稳定。

  在行业内看来,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大浪淘沙的内部淘汰,从产区种植、酿制到销售都要向精细化转型,产能从万吨为单位转向更小的单位,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但是最终留下来的将成为国产葡萄酒的新希望。

  张旭表示,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一直都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在赵禹看来,进口葡萄酒给中国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在消费知识普及方面借鉴作用。进口葡萄酒因为纷繁复杂,在品牌塑造方面难度较大,而国产葡萄酒更有利于品牌塑造,此外随着多品种、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不断涌现、产品定价也逐渐趋于理性、市场运营能力逐渐提高,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认知也有了明显提高,都将极大地推动国产葡萄酒发展。

  不过本身国产葡萄酒行业确实存在先天不足。

  记者了解到,国产葡萄酒本身存在成本问题,国外葡萄酒属于农产品,政府给予高补贴,而国内属于工业品,要受到农业、林业、工业等多个行业的约束,还有消费税等。而且本身国外机械化应用也更好,成本更低。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有政府部门在做调研,试图减少产业的部分税费,但还没有结果。

  另一方面国内葡萄种植的成本偏高。梁晓晴做过测算,规模化机械化之后、抛开税费,种植成本可较小门小户方式降低一半,但比国外的成本高50%。由于中国产区冬天较冷,葡萄藤埋土过冬,郭松泉介绍,埋土过冬的成本在葡萄种植成本中约占三分之一。

  张裕葡萄酒副总经理孙健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葡萄的产业化、机械化、果农的劳动效率和最终产品与产业成熟国家相比,竞争力不高,这个差距短期无法改变。张裕曾试图改变和缩短这个差距,目前公司在国内6大产区拥有11个葡萄园,在国内葡萄酒企业中,是自有葡萄园和产量比例最大的。从成本上看,从新疆运原料回烟台比智利运到中国的还要贵,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角度算经济账的话,这样做并不合算,但行业里总要有企业向前推进。所以张裕采取的方式也是一方面掌控更多的葡萄园并消化其产能,另一方面向海外扩张把自身做强,来逐步平衡国内外的收入。

  “国产葡萄酒还是要找到突围的方式。”郭松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国产葡萄酒的概念不应与进口葡萄酒混为一谈,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差异,打造中国葡萄酒文化和新概念。世界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大多是地中海气候,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地域广袤,原辅料和风土上有自己独特性。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也不同,西方的长桌文化和中国圆桌文化,西方的一菜一酒和中国的一酒到底,西方的多碰少喝和中国的干杯文化都截然不同,在消费观念和饮酒文化上,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厚此薄彼、设置门槛。

  在郭松泉看来,应该是国产葡萄酒企业团结在一起,打造一个中国产区的形象,这也符合国际上的推荐模式。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葡萄酒企业自我意识较强,还很难在联合上难实现突破。(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