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镇一品数村一业——汪清县“小木耳”撑起助脱贫促振兴“大产业”启示

2022-02-14 00:00:00   来源:吉林日报

近日,汪清县5个镇121个村共同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黑木耳年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


据了解,汪清县坚持抓标准、建基地、树品牌、强带动、延链条,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1亿元,实施项目115个,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将小小的黑木耳发展成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走出一条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其“四化一延长”的发展经验或可借鉴。


经验一


品质化


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建设转型


汪清县按照“县做标准、村抓生产”思路,狠抓标准建设,加强品控管理,破除低效益、无标准、不可控等发展瓶颈,将“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


推行标准化生产设备与流程。改变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累计建设56家标准化菌包厂、8家标准化定植车间,淘汰小菌锅500余个。实行制袋、灭菌、接种、养菌一条龙式菌包生产模式,推动由“农户生产菌袋+培养管护”向“菌包厂生产菌袋+农户培养管护”转变,降低菌包杂菌率,保证产品品质。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建成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黑木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起草单位。汪清已被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汪清黑木耳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


引育龙头企业促进标准提升。培育和引进桃源小木耳、百益菌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桃源小木耳投资建设先进智能化生产车间和立体栽培温室大棚,实行全程标准化、自动化、有机化生产,杂菌率由百分之一降至万分之一,生产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经验二


规模化


从分散种植向集约生产升级


汪清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等带动作用,改变过去菌农分散摆放、粗放管理的摆栽方式,推行基地化、规模化种植,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小散乱”转变为“大而精”。


大力建设规模化黑木耳种植基地。累计建设标准化摆栽基地、木耳农场45个,栽培总量80%以上实现园区化生产,推行黑木耳通用菌物资联采,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和原材料成本。实行“一村一园”“多村一园”或“连片成园”,在鸡冠乡大北村、天桥岭镇口山村等建设百万袋木耳农场和摆栽基地。


积极推进黑木耳产业集群建设。协调金融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中国银行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出“桃源+”等金融产品,助推桃源小木耳建设年产5000万袋菌棒生产培育车间。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积极推进桃源小木耳现代农业产业园、百益黑木耳产业园升级改造等集群项目建设。


经验三


品牌化


从低质低价向优质优价迈进


汪清县坚持高品质定位,推进品牌化创建,开展市场化运作,压减中间环节和差价,将“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好价格”。


强化汪清黑木耳品牌塑造。依托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举办2019中国·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汪清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丹华”“吉绿源”木耳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在淘宝设立特色馆,推出网红爆款产品,通过网店经营、直播带货等开展销售。2021年,对接阿里巴巴协助木耳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推动木耳企业入驻“832扶贫电商平台”,销售汪清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总值1120万元。


推进木耳交易平台建设。成立汪清县木耳协会,公司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全部入会,整合资源取得市场定价权。建立天成黑木耳批发交易市场,谋划建设黑木耳交易市场,打造集商贸展销、物流配货、办公商洽等为一体的交易服务平台。


经验四


联动化


从家庭副业向增收主业转变


汪清县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与产业共同成长,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1.4万,近4万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一半以上。通过产业带动,外出人口逐渐回流,有效聚集农村人气,天桥岭镇东新村2016年以来吸引返乡人员、外地人口共计252户。


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种植基地、农场成立市场化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吸纳家庭式生产者和贫困群众,提供统一原料采购、菌包生产、栽培管理、产品销售等服务。通过能人带农户、老户带新户,解决群众“不会干、不敢干”问题。鸡冠乡大北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带动本村及外地400余人从事生产实现增收。


产业项目收益金回馈于民。率先制定出台《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利用产业项目收益设立自主脱贫奖励资金,设立村内保洁、巡河、护路等公益性岗位和“一事一议”救助资金,让脱贫户共享产业收益,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经验五


全链条


从单一种植向多元经营跃升


汪清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初步形成集菌种培育、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废弃菌包回收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菌种研发上,依托中国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黑木耳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吉冠食用菌研究所,研发出3个区域自有新菌种,推广标准化液体菌种。谋划建设集研发、检测为一体的菌种研发中心。


在产品加工上,积极引进培育黑木耳深加工企业,建设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开发木耳酱、木耳超微粉等特色产品并推向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木耳产业与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业态相互融合,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在菌袋回收上,引进宏日新能源、三聚环保新材料等企业,回收废弃菌袋并开展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变“白色污染”为“金色收入”。因势利导培育引进一批小型回收企业,通过脱皮粉碎、制作颗粒、沤肥等方式,回收利用废弃菌袋,有效消除环境污染并创造良好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