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螺纹钢、棉花等商品期货价格暴涨暴跌后,国内还有一个商品期货品种仍“屹立不倒”。它,就是豆粕。4月上旬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生猪价格屡创新高的双重利好下,国内的豆粕、菜粕率先从农产品熊市中脱颖而出,进入牛市格局。
自4月上旬开始,我国豆粕市场开启牛市行情,从4月11日至6月15日累计涨幅达39.26%。6月15日,国内豆粕期货均价为3281.14元/吨,较年初上涨了近956元/吨。事实上,大豆、豆粕、菜粕等多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今年的价格表现非常突出。受豆粕联动影响,同一时期菜粕主力合约累计涨幅逾37.18%。
豆粕、菜粕价格持续上涨,也引来市场人士的质疑。有人认为,引爆本轮豆粕大牛市的导火索并非国内供需基本面,只有俩字:炒作;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南美暴雨引发的产量减少担忧以及北美种植即将迎来的天气炒作期,导致了美豆盘面的走高,自然拉升我国豆粕价格。基本面的纷争不断,也使得期货盘面多空争夺日趋激烈。
疯狂的美豆
国内投资者欢度端午假期之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却并未停止交易,6月10日更是延续之前涨势,涨至两年新高。市场的交易商表示,正是由于对美国供应的出口需求增长且投资基金买盘活跃,使得交投最活跃的11月份大豆合约此前一周急升近6.89%,最高至1186.25美分/蒲式耳,连续第九周上涨,为自1973年以来涨势时间最长。
美国农业部(usda)称,美国玉米和大豆供应将较预期收紧,因巴西和阿根廷作物出现问题,海外买家对美国供应需求增加。美国农业部月度作物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6/17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2.60亿蒲式耳,2015/16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3.70亿蒲式耳,双双低于分析师的预期。
与此同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处长李喜贵于6月14日表示,预计中国2016/17年度大豆进口量将为8500万吨,高于上一年度。李喜贵在伦敦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谷物大会上表示,2015/16年度(10月-次年9月)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8200万吨。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4/15年度进口大豆7835万吨。
就2016/17年度大豆进口的预测低于美国农业部(usda)预估值8700万吨,然卡实业投资总监高艳滨表示,最近几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需求一直较为强劲,去年进口需求达到8200万吨。目前国内生猪等周期平稳启动,豆粕消费按照最低的4%左右增幅考量,今年我国需进口大豆8600万-8700万吨。如此大的进口大豆需求,必然成为利于国际大豆价格的重要因素。
然而,长久以来,豆类价格方向看美豆,价格幅度看国内,这是对豆类油脂期现货行业逻辑的最精简的总结。而豆类作为农产品,其价格驱动一定来自供给侧的推动。2月份美国农业部10年展望论坛定调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趋于减少,3月底的调查报告更是证实了展望论坛的报告,由此,美豆期货进入3个月的利空消息真空期。
“随着4月初南美大豆收割前夕的大雨不断,将近800万吨的大豆直接化为泡影,再叠加受雨水浸泡产生的品质损失,南美在收割前夕的产量损失可能高达千万吨。而全球每年产3亿吨的大豆,可实际影响价格博弈的库存量不过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家的2000多万吨结转库存。”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分析师谢义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谢义钦认为,南美1000万吨的损失,直接导致了价格从900美分涨破1100美分,过程中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回调,而其中的逻辑就是,阿根廷的减产是实质性减产,价格平台的上升是不存在回调需要的。后期美国大豆如果不能继续保持前两年的增产势头,那么价格重心还将进一步上抬。
过去一段时间,阿根廷降雨殃及产量、美国月度报告利多、商品基金积极买入等因素支持了美国大豆市场,进而抬升了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由于目前美国作物播种收尾,因而天气情况开始受到市场关注,前几日美豆继续走高,其中便有美国进入高温,威胁作物生长因素支持。
由于市场开始关注天气,因而天气预报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变大,但因为天气预报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也将使市场的波动性增大。对此,高艳滨表示,端午节期间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新的月度供需报告,其中数据显示,美国新季库存降低,表现偏为利多,这支持了当前美豆的价格偏强的走势。
气温升高恐
影响生猪存栏
“现在饲料厂一直都有人来补货,虽然豆粕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我们今年卖的量和牛市的时候差不多,有时一天成交1000多吨的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大的饲料厂进货的节奏,快于小的饲料厂。”福建某油脂企业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豆粕自4月开始出现多次暴涨行情,着实打了下游饲料厂、经销商一个措手不及。由于前期豆粕跌得那叫一个惨,企业并不急于备货纷纷看空后市,手中豆粕库存偏低。眼瞅着豆粕价格频频暴涨,“买涨不买跌”再度成为近期企业采购策略,同时加剧了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从国内来看,由于受到上游美豆价格的传导,豆菜粕价格飞涨,但油厂并未出现走货不畅的情况,在压榨量并未减低的情况下,走货反而空前的好。主要原因在于前两年的熊市中,中下游库存量非常低,其普遍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上游油脂压榨厂库存压力巨大。”谢义钦说。
谢义钦表示,在豆粕不断上涨过程中,中下游积极备库,因而并未见到消费低迷的情景。前期饲料厂采购的原料较为低廉,成本较低,饲料销售毛利相当可观。目前饲料厂利润受到侵蚀,已经开始出现往终端进行转嫁的趋势。但终端养殖利润尚可,暂未出现价格高昂影响用料的情况。
事实上,端午节过后,全国各地生猪价格结束6个月的连续上涨,呈小幅回落态势,特别是烟台和南京两地的猪肉价格降幅尤为明显。随着天气逐步升温,市民对猪肉的需求下降,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今年内首次出现小幅下降。记者在北京的肉类批发市场了解到,近期猪肉供需不旺,价格与半个月前相比出现回落,部分品种一斤降了差不多2块钱。
“今年前两个季度,国内的生猪存栏量是处于回升阶段,由于养殖利润的持续飙升,最高达到600-800元/头,养殖户补栏积极,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猪肉的消费肯定会减少。不过,现在我们最担忧的不是生猪的价格,而是当地日益趋严的环评标准,新的环评标准直接影响到存栏数。”海联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福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生猪补栏出现一定恢复,首先是源于猪肉价格走高,带来丰厚的养殖效益。虽然国内豆粕价格不断走高,使生猪养殖利润有所缩水,但目前来看依旧盈利较大,因而豆粕的价格走高并不会特别影响生猪养殖。”高艳滨表示。
高艳滨指出,由于豆粕的消费方为饲料企业,而饲料企业则将自己生产的饲料销售给养殖方,因而豆粕价格的上涨,首先损失的是饲料企业的利润和效益,而一旦饲料价格上涨,才会相应提高生猪等养殖户的成本。由于生猪养殖、饲料企业均处于盈利状态,因而豆粕价格出现适度的上涨,并不会对产业链构成不利影响。不过,一旦粕类涨幅过度,必然会影响下游的消费。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