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广安临港大市场的产品来自200多个产地,每个产地每批产品都需要检测,检测农残阳性的产品将被就地破碎销毁
在四川广安市临港大市场的入口处,设置着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滚动播放市场产品抽检信息。
“检测每天都在轮番进行,按照货物到场时间的不同,水产一般晚上到,蔬菜水果一般凌晨4点多到,但是无论哪一批货物到,早晨8点来这个市场的人,都能从这个显示屏上看到自己所要买的品种的抽检信息。只有经过检测的货物才能进场。”临港大市场的开办者刘祥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这块硕大的显示屏2015年建成,主要用于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信息的发布和公示,以及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作为监管部门公开信息的手段和载体,它也是群众监督和共治的眼睛,是为当地群众的菜篮子安全筑起的一道重要关卡。而四川成都的做法是利用“互联网+”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模式,让农户、商户和消费者都得益。
夜间更忙碌
临港大市场位于枣山物流商贸园区,是四川省的重点项目,也是广安历史上规模最大、配套最好、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产销互动”的农产品、食品集散中心。现入驻有商家400多家,每天交易量达800多吨,日交易额700多万元。
目前,广安市内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都在临港大市场内设置有批发点。市场内的进口水果大多来自于美国、南非、越南、泰国、缅甸等地。粮油区入驻了3家特大粮油批发商,它们共拥有62个粮油品种的广安地区总代理权。目前,市场已初步成为川东北农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
白天走入这个市场,它与中国很多的农贸交易市场没有什么区别,来来往往的人们挑选采购,间或会遇到正在执法的食药监人员在拿着小本记录、巡查。
当人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检测报告时,屏幕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人忙碌的身影。
“最忙的是晚上,很多大宗的货物都是晚上到货,所以我们必须晚上进行检测,检测后,合格的产品就可以立马交易,便于清晨运抵老百姓采购的小市场或者超市。”临港大市场快检中心的专职检测人员杨梅表示。
进入临港大市场的产品来自200多个产地,每个产地每批产品都需要检测,只有拿到合格的检测结果后才能进行交易,这无疑给这位37岁的检测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能够达到及时抽检,临港大市场食品快速检测中心与市场同期成立,快检室常设两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抽检监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我们中心的两名专职人员都是大专以上的检测相关专业毕业,24小时必须有一位专业、专职人员在岗,同时配备了2名辅助人员。我们一般一周倒一次夜班。”杨梅告诉记者。
杨梅说:“每晚大概有400吨的货,我们一般按照22点、凌晨2点、6点进行三次检测,每个批次检测需要10分钟左右,需要抽检10多个批次。一旦出现农残阳性立即封存,不允许进行交易,然后报告当地食药监部门,进行销毁。晚上一起值班的还有10多个安保人员,会协助执行。”
尽管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入驻的很多商家最开始还没有形成一个跟产地要资格证、检测报告的习惯,携带农残的货物仍然存在。
“2015年11月,有300多公斤的小葱被查出了农残超标,阳性,我们立即让商家停止交易,报告食药监部门,先进行破碎,然后当垃圾处理掉了。2016年3月,200多公斤的芹菜也出现了农残阳性,同样就地销毁。商家没法不配合,因为他不能卸货,不能交易。所以现在商家已经形成了习惯,让产地提供资质证明和检验报告。但是即使产地提供了检测报告,我们市场同样要检测。”刘祥斌表示。
农残阳性必须销毁,检出弱阳性也不能放过。刘祥斌介绍称,至今为止,已有18个批次、10吨以上的产品出现了弱阳性。“我们已经报告给食药监部门,对商家进行了警告,通知产地必须整改,否则就封杀这个产地。”刘祥斌表示。
据刘祥斌介绍,白天检测人员也一样十分忙碌。
“目前进入市场不需要交钱,也不需要交租金。但是抽检比较严格,他们每天都来查进货票据和抽检。”一位市场的业主表示。
在市和园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指导下,市场投资120万元建设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该体系以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管理为核心,按照‘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要求,以二维码为产品标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经营主体信息库,并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逐步建成了从批发到零售的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广安市食药监局局长屠明春表示。
不合格产品自动禁入,价格还便宜40%
同为提升食品安全,不同于广安大市场的准入把关,成都的做法是利用“互联网+”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模式,把农产品与商务平台捆绑在了一起。
2015年3月,通过政府招标,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成都市食品溯源电商平台(下称“溯源平台”)第三方建设和运行公司。
“溯源平台设定了自动化快检准入程序,每日进行农药残留抽检1200余批次,每批菜品都要出具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快检结果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后台,不合格食品自动禁入。”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川江表示。
溯源平台是采用“互联网+”实现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和促进电子商务经营的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将政府监管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溯源平台上的食材主要是来自合作社,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农贸市场,都是由稳定的供应商提供。因为菜价比农贸市场便宜约40%,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刘川江表示。
截至6月15日,“溯源平台”注册用户达9800余家,遍及成都主城区和部分县市,四川省内的遂宁、南充、巴中,对外发展到重庆、青海及昆明、西安、青岛、青海、武汉、德州等省市。不仅合作农业基地达3万余亩,每日下单者亦达4002家,包括零售经营者38家、医院食堂36家、大型酒店72家、学校食堂456家、社会餐饮3400余家。同时,还实现单日食材交易额超过450万元,农产品日交易量超过500吨,日产生溯源数据20万条。
目前,由于食品来源、抽检、配送等信息在平台上全面共享,监管部门只需点一点鼠标,数据即可呈现,改变了以往查看纸质台账的监管模式,大大降低监管难度,提高了监管效率,用户在平台上享受采购、抽检、配送、查询“一条龙”服务。 (第一财经日报马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