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85后情侣芦笛和王瑞雪,骑着摩托车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他们为期一年的环球之旅。芦笛,字熙霖,号古木居士,青年艺术家,自由撰稿人,旅行摄影师,铁骑营俱乐部领队。王瑞雪,字纸鸢,曾就职于赛美特(北京)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兼高级Flash交互设计师。
憨厚的微笑,结实的外表,还有偶尔搞怪的表情,芦笛给我们的印象是亲切而调皮,依偎在他身边的王瑞雪则显得文静、端庄又大方。如果不是慕名而来,你怎么也不会想到,面前的这两个人就是即将踏上环球之旅的芦笛和王瑞雪。旅行者的标签不是外表,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次内心的迸发又会沉淀回心里。采访中,我们没有挖掘,只是忠实的记录。
对本次旅行,网上也引起了热议,支持者纷纷送上祝福甚至邀约结伴而行,疑惑者则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将通过采访,来解读他们旅行的初衷,以在线追踪、网络报道的方式,全景记录和展现他们路上的点滴。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旅行顺利,针对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他们做了半年的精心筹备,包括制定路线、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学说各国家语言、了解沿途地形地貌、掌握急救知识、购置装备等。对于他们的旅行路线,芦笛对记者说:“我们计划骑摩托车走过亚欧非三大洲,穿越25个国家,包括苏丹、索马里、伊朗、巴基斯坦等危险地区,而且还将途径西藏、索马里、卢旺达和南非等号称世界上最复杂的线路,预计全程约十万公里。”
当被问及此次旅行的意义时,芦笛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也不能将生命交给已经确定的程序,既然我们一直在拷问旅行的意义,一直在思考存在的价值,那为什么不把答案交给旅行,不把存在交给感知呢。前路是未知的,然而正是未知给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感知存在的机会。在出发之前,给旅行一个冠冕堂皇的意义是自欺欺人,说走就走,意义就在路上。”
2012年10月 芦笛和王瑞雪徒步登珠峰并拍摄婚纱照
据记者了解,芦笛和王瑞雪两人,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曾徒步登珠峰,并且拍摄了极富纪念意义的婚纱照,对于旅行的情结是不是和这次举动有关的问题王瑞雪说:“其实旅行的情结一直就埋在心底,珠峰之旅也仅仅是情结被打开的一个结果而已。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个体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就像被高科技和各种知识‘绑架’了一样,不断地武装自己,紧跟时代的节奏。在循环往复的工作之余,总有一种被自己抛弃的感觉,所以特别渴望回归,切实的去感知存在。”
对于这次历时一年的环球旅行,资金是最大的屏障,这关系到旅行能不能圆满完成,芦笛和王瑞雪的基本生活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但记者了解到,芦笛和王瑞雪都是工薪族,标准的“85后穷三代”,旅行经费并不宽裕。“我们将大部分经费用到了购置设备上,包括拍摄装备,我们要全程记录,希望大家能借助我们的‘眼睛’,看到更多”王瑞雪说。对于经费问题,学艺术出身的芦笛对记者表示,他将带上画笔去旅行,一方面是要以艺术的视角记录这次旅行,另一方面在路上也会当街作画出卖,赚取一定的旅行经费。将来回国后,还准备用这些画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等地举办展览。
王瑞雪对记者透漏,除了绘画,“捡人”也是芦笛的一大特长,本次旅行还未正式启程,来自山西大同的田子明、西藏的闻培、新疆的嘉央多吉等人便联系他,要求加入。对此芦笛说:“路上说不定还能遇到陪我们一起走,或者陪我们走一段路的人,这正像人生。”
旅行的意义何在,无论是长是短,或徒步或搭载交通工具。85后情侣芦笛和王瑞雪的环球之旅,是这一问题的制造者也是解答者。而在他们一系列的解答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存在·感知,既是他们的疑惑,也是他们旅行的意义和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存在”被无限的放大,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回首历史,人们又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湮灭。一面是能够创造一切的不可一世,一面是终归尘土的无可奈何,我们既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位置,也要正视自己存在的意义。重新定位和寻找这种“存在”,是他们踏上旅途的原因,也是他们一行要完成的任务。而一切的答案就在他们一路的“感知”当中,感知自然、感知他人、感知不一样的社会、感知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和穿梭。旅行让他们能够融入其中却又置身事外,这让他们能够以上帝视角来俯瞰旅途的风景和人事,透视自己和未来。存在·感知,路上发生的故事,旅行遇到的惊喜,对未来的解读,在这一刻开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