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产业持续走红,成湖北潜江新名片

2016-08-04 15:35:11   来源:食品报

养殖技术渐成熟,深加工发展迅猛,相关产业受益匪浅

  2016年6月12日,一年一度的潜江龙虾节如期拉开帷幕。这座人口刚过百万的小城,再次因为一只龙虾而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如果在这个时候来到潜江,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因为小龙虾而沸腾的城市。它的每个角落都带有小龙虾的印记。

  以火车站为例。站内广告被味道工厂、虾小弟等龙虾品牌“霸占”,而火车站旁边两家较大的商店也被第8号虾铺和虾小弟两个龙虾品牌“攻陷”,不仅商店名称就是龙虾品牌,而且还有冷冻熟虾销售。为方便来往旅客,店内还提供邮寄服务。

  而在潜江市区,龙虾对当地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很多看上去和龙虾毫不相关的行业都拉上了龙虾“作陪”。比如以西餐为主的上岛咖啡也推出了特色菜品“龙虾”,咖啡与小龙虾的组合,让人想想也是醉了;更甚的是,就连潜江的加油站,也打出了吃龙虾送加油卡的广告,真是让人不服都不行。

  一位本地人甚至开玩笑说:“对龙虾过敏的人是不敢在龙虾节期间来潜江的,因为这个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龙虾的味道。”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潜江,看看一只小龙虾是如何红遍全城的。 

  养殖:全国一半以上小龙虾产自潜江

  墨菲定律说,一件事只要有发生的可能性,就一定会发生。

  而2001年,对于潜江的龙虾产业来说,就发生了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这一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

  潜江在小龙虾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地处北纬三十度,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淡水资源非常发达,之前境内就有野生龙虾生长。虾稻连作模式的出现,让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所谓虾稻连作,就是在稻田里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自繁自养,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作为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虾稻连作’导致了养虾和种稻的矛盾,一亩田只能收获一季虾。”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说,江汉平原上半年多低温阴雨天气,而此时许多小龙虾尚未长大,稻田却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许多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因规格不达标,不得不贱卖。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10年,潜江市水产局经过多次研究实验,在原虾稻连作的基础上推出“虾稻共作”模式。每年四五月份,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农民可以把没有卖出的幼虾先引放至稻田周边的沟渠里。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幼虾长成大虾,又可收获一季。

  虾稻共作模式的出现,让当地人养殖龙虾的激情大幅增高。“龙虾喜欢湿润的环境,之前一些不是水田的地方为了养殖龙虾,也改造成水田。因为养殖龙虾可以让田地的收益大大增加。”据陶忠虎介绍,虾稻共作模式,可以在不影响稻米产量的同时,通过龙虾的养殖让每亩地的收入增加4000元。

  其实,在陶忠虎看来,除了养殖龙虾带来的直接收益外,虾稻共作模式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所产的稻米可以达到绿色无公害的级别。而这也正是潜江积极推动虾稻共作的原因之一。

  “这种模式是有例可循的。盘锦当地有一种稻蟹共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和虾稻共作有些像,但是和我们潜江的农民更看重虾子不同,盘锦采用这种模式,不是为了螃蟹,而是为了稻米。盘锦产的这种稻米,通过绿色认证后,每斤售价6元,远高于普通稻米,这也正是潜江虾乡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陶忠虎说。

  为达到这一目标,潜江主持起草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粉鱼技术规程》,参与起草了《克氏原螯虾 虾稻轮作养殖技术规范》两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主持起草的《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范》已经由中国渔业协会发布实施。

  据陶忠虎介绍,截至2015年年底,潜江市稻田养虾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31.5万亩,建成7个万亩集中连片和32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小龙虾产量达5.4万吨,占全国龙虾产量的一半以上。

  小龙虾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

  加工:精深产品全面开花

  伴随着潜江龙虾养殖业技术的日益成熟,当地的龙虾加工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据潜江市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玲介绍,截至目前,潜江市从事小龙虾加工的企业达到1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全市已经建成熊口、浩口、后湖三个密集型水产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鱼糜、鱼片、甲壳素及衍生产品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区域产业优势日益明显和突出。

  而在这些企业中,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克水产”)和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水产”)更是凭借雄厚的实力、稳定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莱克水产成立于2003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集龙虾繁种育苗、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洋告诉记者,莱克水产先后创造了全国最具规模的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全国最完善的小龙虾产业链一条龙企业等6项湖北乃至全国第一。莱克水产的小龙虾出口总额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加工量和出口创汇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还是行业内出口创汇率先突破亿元大关的企业。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食客对小龙虾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莱克也开始开拓国内市场。现在,莱克已经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开拓了经销商,国内的销售额也逐年上升,呈现出国内外市场同时繁荣发展的盛况。

  在莱克水产积极探索小龙虾作为美食的食用价值的时候,华山水产则探索出了它的另外一项价值——医用保健价值。

  “一只小龙虾,可供直接食用的部分仅占20%,虾壳、虾头等白白扔掉,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垃圾利用起来。”华山水产董事长漆雕良仁谈到研发甲壳素的初衷时这样说。

  这种变废为宝的契机出现在了华山水产与武汉大学的接触中。双方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从虾壳中提炼甲壳素,可用于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不仅用途广,而且附加值高。

  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对投资持观望态度时,漆雕良仁斥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年处理废弃虾壳10万吨,每年可产甲壳素高附加值衍生制品7000吨。2012年,该项目正式投产,这让潜江小龙虾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大大提高了小龙虾产品的附加值,也提高了潜江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创汇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

  2015年,华山水产销售收入达49.6亿元,其虾壳再加工制成的保健品、医药中间体已占销售收入的55%。漆雕良仁表示,华山每年会拿出数千万元用于研发,继续保持竞争力。

  而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快速发展,华山水产也搭上了这班顺风车。它在传统的虾尾、虾仁之外,还针对普通消费者推出了烹制好的冷冻熟虾,品牌即为“虾小弟”。虾小弟自去年开始上市,现已在淘宝、京东等多个平台上销售,并借助顺丰冷运发往全国各地。

  据记者了解,在潜江,像华山水产这样开拓网上渠道的小龙虾企业并不在少数,就连之前专注于开实体店的“晓飞歌”和“虾皇”也开始尝试网络渠道,并且销量不俗。2015年,潜江市通过互联网售出的小龙虾超过1亿元。

  品牌:“小龙虾之乡”成潜江新名片

  在企业以龙虾为原料,不断探索提高原料附加值方法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地打造本地龙虾品牌,通过潜江龙虾的品牌影响力,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自2009年开始,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潜江龙虾节,通过文艺汇演、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多种手段打造“潜江龙虾”品牌,提升其知名度。

  “潜江之前的名片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故里’,现在,‘小龙虾之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另外一张名片。”张玲说。

  据她介绍,在每年的潜江龙虾节上,当地政府都会组织全国乃至全球的客商来考察投资环境,以龙虾产业来拉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湖北(潜江)龙虾节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460多名客商应邀参会,签约项目101个,合同引资总额达461.37亿元。其中,一产业项目5个,二产业项目67个,三产业项目29个,涉及服装制造、大健康、光信息电子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以龙虾产业带动多行业发展的目标。

  除了利用节会打造“潜江龙虾”品牌外,当地政府还围绕龙虾产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服务工作,提升当地龙虾产业的影响力。

  2016年6月13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市莱克水产正式揭牌成立。

  潜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功民指出,此举是潜江市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行动,标志着潜江市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迈出了新的一步,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而就在2016年5月28日,我国目前唯一一所服务小龙虾产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学校——潜江龙虾职业学院开学,这标志着潜江龙虾产业再一次借势发力,向转型升级、综合开发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潜江龙虾职业学院集“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品牌战略中心、加盟中心、创客中心”于一体,开设有小龙虾烹饪技师班、小龙虾绝技私人订制班、虾店创业特色班、烹饪专修特色班等专业课;建设有专业的小龙虾餐饮示范店及小龙虾加盟店餐饮标准示范基地,实行课堂教学与模拟虾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边实习边学习,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学以致用。

  正如张玲所说:“潜江正在从一个单一的龙虾养殖加工基地,向一个龙虾产业综合性的服务基地转变。”吕翠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