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中医院 王伟琰
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远远超过1亿人,相当于13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患者。
“虽然遗传因素对于某些精神障碍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后天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更重要。要想远离精神问题的困扰,首先从小就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学会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压力。”河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乔岩岩说,原生家庭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所谓的原生家庭就是生身父母组建的家庭,包括生身父母、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
父母要先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乔岩岩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个新生命孕育的过程中,孕期妈妈的喜怒悲恐等情绪会引起身体内环境的变化,这个时候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没有记忆,但为了生存为了适应母体环境就开始了细胞学习记忆。孕期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自己情绪很糟糕时能明显感到腹中胎儿活动增多;当自己心情平静或愉悦时,孩子就会很安静。所以孕妇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动怒焦虑,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当孩子出生后可以和家人互动的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变得更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明白以身作则以及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乔岩岩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应对压力的方式和行为模式是跟着父母学来的,当父母习惯于不表达,孩子也会养成不表达的习惯,当父母情绪不好会打人骂人摔东西,在孩子的认知里就会觉得自己不高兴时也是可以像父母一样打人骂人摔东西的。这种应对压力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是一代一代学下来的。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心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父母要先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孩子会学习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这时,孩子就不会出现“都怪你”、“都怪他”、“都怪你们”的想法。
家庭成员之间应尊重彼此的界限
父母与孩子之间怎么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乔岩岩说,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界限。在中国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时很容易失去界限,没有界限,就会互相踩界,家庭就会出现不协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彼此的界限是创造和维持亲子关系和谐的开始。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很多,父母给孩子爱时,要问问是不是孩子想要的,绝不是我给你的都是爱,你就要无条件地接受。
比如,外面天气很冷,妈妈让孩子多穿件衣服,孩子说他不冷不需要穿。大多数妈妈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孩子穿上以防感冒,或者用语言暴力威胁孩子必须穿上,可是妈妈们为什么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呢?如果能将不穿衣服会生病的后果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要承担生病会使自己难受、还要吃药打针的后果。孩子倘若真的因此生病,病痛的体验会让他记住妈妈说的话,才能感受到妈妈的爱。父母尊重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有利于孩子完成自我认同的过程,既可避免孩子用逆反的态度来对抗家长的意见,也可培养孩子遵守规矩、不以自我为中心、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品质,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
乔岩岩特别提醒父母们,没有界限的爱是会淹死人的,尊重本身就是爱。当父母有界限地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学会维护自己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才会去尊重父母;当孩子走向社会时,才会尊重别人,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法律和准则,才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融入社会,远离精神困扰,成为一个真正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