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第四次蜕壳在即,养得大不大就看这份管理账单了

2016-07-04 10:44:59   来源:蟹行家



  7月,河蟹将完成第四次蜕壳,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蜕壳。老养殖户都知道,河蟹前三次蜕壳基本上分不出大小。第四次壳、第五次壳相当关键,螃蟹大不大,关键就看这两次蜕壳。良好的池塘环境,合理的营养需求以及种质资源的优势,是养大蟹、养优质蟹的关键。青虾在完成繁殖使命后的陆续死亡。


  同时,本月也是梅雨期向高温期过渡的时期,高温、闷热、暴雨、烈日等极端天气频发,加之高温期河蟹吃食量大、排泄物多,往往会出现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中有害物质增多。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河蟹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抵御病害侵袭的能力下降,造成病害高发。


  为切实做好七月份蟹池的管理工作,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加强水位控制和水质、底质管理,营造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


  一是要保持池塘合适的水位。根据高温情况逐步将池塘水位加满,一般板田水位在80-120cm。


  二是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一般10-15天/次。


  三是勤改良底质,一般7-10天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晴天伊乐藻腐烂沉底的塘口可使用生物底改,底质发黑发臭、亚硝酸盐偏高的塘口可使用强氧化型底改。


  四是重视底层增氧,定期抛洒粒粒氧或启动微孔管道增氧机,保持底层溶氧充足。


  五是少量多次使用氨基酸液态肥(可结合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补充碳源,稳定藻相和ph值。


  加强水草管理,保持水草活力和适当的覆盖率


  一般情况下,结合泼洒微生物制剂(特别是芽孢杆菌)和氨基酸,可有效清除水草上的污泥,保持水草活力。同时要根据水草长势,适当补充过磷酸钙(2.5-3公斤/亩.次)和氯化钾(0.5-0.75公斤/亩.次),维持水草正常的营养需求。


  密切关注伊乐藻,蟹沟内的伊乐藻一旦出现腐烂沉底现象,应立即移出池塘。被河蟹夹断或拔出的扁担草,要及时的移出池塘。浑水塘易使水草上附着污泥,应设法调清水质。瘦水塘易生青苔,可使用黑金刚(腐植酸钠)结合草爽抑制其生长。水草覆盖率低于40%的塘口,应补充金鱼藻、水花生等水草。


  水草覆盖率高于60%的塘口,应适当的拉“草路”,留“通风行”,防止出现“闷塘”。要控制水草疯长,始终把水草控制在水面以下20-30cm。


  加强喂食管理,注意营养平衡和食物污染,防止“病从口入”


  一是严把饵料质量关。要保证投喂的饵料新鲜,没有变质、没有霉变。对冰鲜鱼进行正确处理,切忌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任由蝇蛆叮咬,造成二次污染。一般要求在喂食前3-4个小时从冰库取出,带冰切碎后在水中浸洗,待冰溶解后及时捞出水面,晾干拌和em菌或大蒜泥(粉)(二选一,不可同时使用),密封放阴凉处1.5-2小时后投喂。em菌和大蒜泥的用量为1%,大蒜粉的用量参照说明书。不投喂霉变的自配料和配合饲料。小麦、玉米要剔除霉粒煮熟投喂。


  二是注意营养搭配。投喂冰鲜鱼为主的塘口,要注意荤素搭配,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的投饵比控制在60:40左右,适当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增加玉米、小麦和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投喂配合饲料的塘口,将饲料蛋白质比例控制在36%左右,并适当在饲料上喷淋一些维生素,保持营养平衡。


  三是注意投喂细节。晚上勤巡塘观察,日投饵量以晚上十点钟左右绝大部分吃完,略有剩余为度。投喂配合饲料的塘口可设置食台观察。闷热、暴雨等极端天气,应改夜间喂食为白天喂食,投饵量适当减少,防止饵料腐败,河蟹吃食后诱发病变。饵料投喂以满塘投喂为主,实行总量控制,基本做到河蟹足不出“窝”就能吃到食物,降低河蟹的活动强度,防止水质浑浊。


  四是重视补充微量元素。为了保证河蟹顺利蜕壳所需的微量元素,综合考虑到河蟹两壳以后蜕壳期拉长的现实情况,应10天左右用磷酸二氢钙(0.5-0.75公斤/亩.次)或葡萄糖离子钙(0.75-1公斤/亩.次)泼洒 ,补充钙、磷等微量元素。


  加强极端天气管理,积极做好应激处理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气温持续偏高、连连阴雨、暴雨或闷热等极端天气要保持高度重视,通过调节水温、适时泼洒vc和葡萄糖、解毒降解水体有害物质等方法,积极做好应激处理。


  加强病害预防,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五黄粉、健肝利胆素和vc预防蟹病,一般每周投喂一个疗程,每个疗程3-4天。出梅后(高温来临前),用消毒剂全池预防一次,阴雨天选择二氧化氯或二氧化氯泡腾片或者中草药型消毒剂,晴天选用聚维酮碘溶液和中草药制剂。消毒后3天,泼洒复合菌改善和稳定水质。发病塘口应适当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可将冰鲜鱼煮熟后与饲料和内服药掺和在一起,制成药饵投喂,一般7天一个疗程。肠炎、水肿、黑鳃可选用恩诺沙星或诺氟沙星(任选一种,不可同用);肝坏死应选用五黄粉、健肝利胆素和vc拌和饲料内服,不建议使用恩诺沙星或诺氟沙星,防止增加河蟹肝脏负担,加重病情。


  附六月份产区河蟹养殖形势分析


  6月份,当涂地区继续延续绵绵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偏少,池塘底层普遍呈缺氧状态,导致底质恶化,加之强降雨引起的水体上下水层对流,进一步加剧了池水水温、溶氧、ph值、亚硝酸盐、氨氮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影响了虾蟹的吃食和生长,增加了发病的风险。许多塘口水草生长不旺,伊乐藻草根发黄甚至发黑沉底,苦草(扁担草)破坏较为严重。青虾红鳃病和河蟹肝坏死、肠炎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部分塘口蓝藻开始爆发,有些则滋生青苔。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梅雨期降雨量明显增多,增加了蟹池堤埂塌方、河蟹逃逸的次生灾害风险。


  根据气候特点和池塘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指导意见。


  | 绵绵阴雨和强降雨天气的应激处理 |


  一是增氧。要求养殖户定期(2-3天一次)抛洒粒粒氧,有条件的塘口按照“三开两不开”的原则经常开动增氧机增氧。


  二是泼洒vc或葡萄糖。根据天气预报,在强降雨来临之前提前泼洒vc或葡萄糖,进行应激处理。


  三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防止暴雨造成池埂坍塌,导致虾蟹逃逸。


  | 虾蟹病害处理 |


  今年青虾红鳃病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长期的阴雨缺氧天气,导致了致病菌的大量爆发是主要原因。我们的处理方法是,阴雨天用五黄解毒液或本草菌毒灭等中草药制剂加量连用2-3次,晴天用聚维酮碘加五黄解毒液混合液全池泼洒2-3次,均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受气候、投喂方法不当、种苗质量下降、用药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叠加的影响,今年河蟹肝坏死(俗称“水瘪子”病)发生较为严重,呈由北向南蔓延趋势,苏、浙、鄂、皖等地均有报道。


  病蟹空肠空胃,活力正常,掀开背壳,可见肝部发白,严重的呈糊化状态,少数肠道红肿,有明显的肠炎症状。此病治疗较为困难,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外用温和的中草药消毒杀菌,内服保肝的中草药和vc,同时停喂冰鱼,改为配合饲料,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 烂草和夹草的处理 |


  伊乐藻腐烂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的,细心的养殖户会发现,伊乐藻活力衰竭,首先从根部开始。白根少,黄根、黑根多,说明水草活力已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腐烂。导致伊乐藻腐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浑水、刚毛藻附着、根部缺氧、肥料不足、高温、细菌和寄生虫侵袭等等。最佳的处理时间在4-5月份,现在处理已经迟了一点。可以通过补充金鱼藻、水花生来替代。假如伊乐藻只是浮在水面上没有腐烂,可以通过泼洒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清理水草上的脏污,可以延缓一段时间。


  近期,河蟹夹草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池塘底层缺氧,河蟹对冰鱼没有食欲造成的,有条件的塘口可以通过改善底层溶氧来解决。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河蟹发病也会出现大量夹草现象,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 蓝藻的处理 |


  目前处理蓝藻的方法很多,大抵有以菌抑藻、以藻抑藻、降低ph值抑藻以及用药杀藻几种方法。以菌抑藻、以藻抑藻、降低ph值抑藻更多的适用于刚刚发生蓝藻且水草丰富,水质良好的塘口,可选用的产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氨基酸、腐植酸钠、硫代硫酸钠、果酸类解毒剂等,效果一般,要多次反复使用,主要是通过降低池塘ph值,用微生物制剂和绿藻、硅藻等与蓝藻争夺营养,控制其生长,并最终剥夺它的生存空间。


  用药杀藻方法简单有效,但是要注意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用药安全,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同时也要注意蓝藻大量死亡可能带来的水体缺氧和养殖对象的藻蓝素中毒。


  | 青苔的处理 |


  随着气温的升高,前期控制青苔比较有效的药物如草爽、护草青苔净等,使用效果越来越差,使用蓝矾(硫酸铜)又容易引起水草死亡和虾蟹中毒,因此处理较为困难。建议使用腐植酸钠结合氨基酸处理,主要是起到抑制效果。数量不多就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