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者激增高毛利坚挺 小龙虾整合战从上游打响

2016-06-15 08:43:21   来源:北京商报

  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落实四个最严 重塑中国乳业形象”分论坛中,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重塑中国乳业发展之路,交流研讨,凝聚共识。

  监管体系走向精细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监一司副司长王平介绍,食药监总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其中包括严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的准入关、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督抽检工作、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力度、推进开展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的责任制度等。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103家。2013年底总局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原料管理制度明确强调,如果原料用生鲜乳,必须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对于出厂产品要求逐批进行检验。对于出现问题的产品,要实施产品的召回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今年6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对国内和进口婴幼儿配方

  又到了夜宵的旺季,小龙虾再次成为夜宵最热门爆品,也成为很多餐饮创业者紧盯的目标。据业内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去年起兴起的小龙虾外卖品牌多达200余个,在供应链与资本两端的争夺已然开始,并逐渐出现一批有足够实力开始向线下实体店延伸的品牌,小龙虾市场即将迎来整合期。但也有小龙虾从业者表示,小龙虾市场目前仍然是暴利市场,给众多实体店及外卖商户足够的生存空间,因此整合难度将非比寻常。

  小龙虾新品牌激增

  今年夏天,麻辣小龙虾依然成为夜宵市场的宠儿,从簋街经营小龙虾餐厅门前的盛况不难看出小龙虾堂食的火爆程度。随着互联网对餐饮行业的改造逐渐深入,消费者对于外卖的需求愈加旺盛,在此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以小龙虾为主打的小龙虾外卖品牌。

  据了解,小龙虾外卖品牌的“疯长”期是从去年小龙虾旺季开始,大虾来了、大虾驾到、淘虾记等以小龙虾为主打品类,凭借外卖平台以及自建微信外卖服务号,拓展小龙虾外卖市场。而拼豆夜宵、猫蒲夜宵等夜宵外卖品牌虽然主打品类并不是小龙虾,但也在夜宵旺季上架了小龙虾相关产品。

  大虾来了创始人戴金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去年开始,涌现出的小龙虾外卖品牌超过200个,不仅如此,不少餐饮企业也在夏季增加了夜宵,并推出小龙虾。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在烤肉饭外卖品牌KAO!烤肉饭的微信点餐平台上也看到了小龙虾的身影。

  深海800米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深海800米也在酝酿推出一个小龙虾外卖品牌,在该负责人看来,小龙虾市场仍然是一块大蛋糕,是很多餐饮创业者以及餐饮企业紧盯的“宝地”。

  毛利高于50%

  北京商报记者在饿了么平台上看到,多数小龙虾外卖品牌的“招牌麻辣小龙虾”售价为98元/份,每份的重量在1斤左右。戴金胜透露,单只小龙虾的价格主要由小龙虾的重量决定,越重则价格越高,不同商家通过调整每份小龙虾的只数来调整小龙虾产品的价格。但一般情况下,小龙虾的毛利高于50%,尤其是在北京,小龙虾的售价相对其他地区较高,让小龙虾的毛利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很多小龙虾外卖品牌即便不继续扩张规模仍然能够存活。

  深海800米相关负责人则坦言,北京小龙虾市场确实存在暴利,虽然小龙虾运输储存让北京地区小龙虾品牌的供应链成本有所提升,但是北京的小龙虾通常按只售卖,与其他地区按份售卖或者只卖虾尾相比,售价明显偏高。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北京小龙虾的高毛利主要由于售价偏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炒作因素,目前小龙虾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于小龙虾的需求持续上涨,因此很多以小龙虾为主打品类的餐厅借机炒作,抬高售价。

  超长供应链推高价格

  据戴金胜介绍,小龙虾供应链相比于种植类食材的供应链更长,同时也更复杂。“小龙虾在被捞上岸之后就要开始经过逐级筛选,分给不同的购货商,中小型餐饮企业通常很难从养殖源头直采小龙虾。”事实上,这也是小龙虾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餐饮企业采购小龙虾的方式也分为多种:直接从农户收,订购一定量的小龙虾或者收购散货,还有一些企业是从当地的批发商处采购。每种方式都存在好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由于小龙虾的产量及质量与养殖的水质,当地的天气、温度、雨水多少有直接关系,导致小龙虾品质不一,进而影响到小龙虾的售价。

  此外,小龙虾并不是一次性出产,而是按季节分批次出产,且经过每一级供应链都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因此,小龙虾的供应链端逐渐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大批量收购小龙虾,分拣、代加工后再进行出售,供应链的整合和规范或将降低小龙虾的采购成本。

  小龙虾市场将迎整合

  小龙虾市场过度繁荣的背后,供应链的整合已经悄然开始。实际上,已经有小龙虾外卖品牌嗅到了来自供应链端的整合信号,并开始寻求从众多小龙虾外卖品牌的“混战”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大虾驾到去年10月在簋街开出了北京第一家实体门店,与簋街的小龙虾“大牌”正面对决。而据戴金胜介绍,大虾来了也即将在亚运村开出第一家实体门店,并且正在接触融资,以期将大虾来了推广到更多城市。此外,大虾来了还将向供应链端延伸,强化品牌的同时探索降低小龙虾售价的可能。

  有业内分析认为,小龙虾的持续走红催生出诸多小龙虾品牌,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百家争鸣终将决出翘楚,线下餐饮企业的介入加之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将让小龙虾竞争逐渐过渡至品牌、供应链及资金的竞争,小龙虾外卖品牌之间将逐渐开始进行整合并购。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中国小龙虾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局部到全国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类市场。随着全国各地对小龙虾的追捧,小龙虾的产量和售价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小龙虾的加工方式以及产品的呈现方式与外卖契合度较高,因此涌现出很多小龙虾外卖品牌。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小龙虾的供需关系或将开始出现变化,这将倒逼小龙虾外卖市场的整合。

  乳粉产品实施统一注册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婴幼儿配方乳粉有近2000种,生产过程中,如果频繁更换配方,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会造成隐患。王平表示,《办法》对配方的数量进行了限制,明确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配方产品。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表示,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准中,某些指标比国际食品法典,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指标还要严格。

  严格的生产规范和许可条件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国家乳品行业的质量水平,对乳业行业结构性调整也有着重要意义,这将要求企业从原来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卖点,变成供给侧的质量提高和有科学性创新性产品,同时更趋向于品牌的塑造。

  实践匠心、关心和放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中国的奶源产量和质量这些年提升非常快。一份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有8000多个奶站,1/3是乳企自建的,还有1/3是规模牧场的,还有一些合作化的养殖区。科学的养殖水平使得牛奶的乳蛋白率已经很高,同时,相关国家标准也在提升。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认为,伊利把严苛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产业链中,以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这个过程取得了实质成效,“第一,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安全;第二,加强全产业链的质量检测;第三,夯实质量和基础研究;第四,大力做好质量追溯”。

  据张剑秋介绍,到2015年,伊利获得的437项实用新型专利中,有65%以上都与技术相关,为有效破解食品安全问题、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创新途径。“2014年伊利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婴幼儿奶粉可追溯示范企业。目前利用手机和相关的一些手持设备去扫描我们的相关产品,就可以清楚了解到这个产品来自哪个牧场、是哪个厂生产的,以及相关的配方、功能、生产日期、检验报告、饮用注意事项等。与此同时,我们还采用VR等新型技术推广透明品质,敞开生产地大门,并邀请消费者走进工厂、走进我们的牧场,以工业旅游的方式对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和监督。”

  “我们坚持60年,就是为了一杯好牛奶。”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历俊表示,好品质需要有全产业链,在这方面,三元有自己的优势,“一个是有优质的种源,有一个国家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外,从养殖的角度来说,奶源是关键。三元有EDTM奶牛管养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还有高过国家标准的内部标准体系”。

  乳业国际化已在路上

  欧盟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表示,中国蒙牛、伊利、三元都是顶尖的乳品企业,和全球其他国家的乳品企业没有什么差别。他表示,中国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捧国外制造的奶粉。近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有非常大的进步。从国际经验来说,应当从3个方面着力,提高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心:一是提高产品标准;二是严格执法;三是新的变化要及时与公众沟通。

  张剑秋表示,乳企需要洞察中国乳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力。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诉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从单纯的关注质量保障,转变为更加强调营养健康、营养安全,因此,对于高品质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乳品行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标准的全产业链的运作是保证高品质乳制品的关键所在。此外,国际乳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都在加速流动和进行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布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也在深耕中国市场,这种跨越国界和区域的全球产业链的融合,超越了传统的食品安全的保障范畴,成为了下一步乳企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全球产业链任何一环高标准的链接和协同,都是企业发展优质乳品的新动力。近年来,伊利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乳业发达的板块,搭建了全球相关的资源和创新的骨干网络,实现了全球的产业链布局,同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相继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乳制品,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不同需求。

  陈历俊认为,创新是中国乳业差异化竞争的机会。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使命,“作为乳品企业,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是否有利于国民的健康”。(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